最近群里在讨论断舍离,这本不是个新鲜话题,早些年流行的时候简直是全民热议,好像不断不舍不离便没有办法拥有真正的人生。
断舍离刚出来那会儿我是有关注的,还专门去买了那本书。很有收获,委实好好收拾了一番屋子,清理出了好些该断该舍该离的东西。该送的送了,该扔的扔了,那气势简直都把自己感动了。
然而我的人生并没有因此而简洁起来,很快生活里又多出来好些似是而非的物品。仔细斟酌,应该在买的当时就注定了使用率会不高的命运。每年年底都会整理一番,做一次彻底的断舍离,但是发现自己对物品的拥有和使用,并没有因此而高明一分。
断舍离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世界观易有,方法论不常有,直白点说,就是断舍离的决心易得,智慧难得。
少即是多,我是赞同的,也是明白的。但是还是忍不住去拥有多余的东西。倒也不是物欲作祟四个字就能简单概括的,有些物品虽说没什么使用价值了,但还有回忆价值,该断舍离吗?
因此,要想生活精简明白,真正难的是,如何拥有断舍离的智慧。我很清楚自己做不到很彻底的断舍离,让生活中除了必需品别的一切都是多余。我不会订这样高不可攀的目标,太复杂的操作逻辑我也理不顺,总结出三点,我等凡人长期坚持也能流畅许多。
第一,不重复。差不多使用功能的,尽量择其优。有段时间超级爱棉麻的阔腿裤,整理的时候发现不同颜色有六七条,造型却很近似。于是仔细比对,先淘汰色系近似的,然后淘汰颜色太挑的,最后只留了两条好搭配的,使用率高了很多。
第二,不将就。已经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了,一些有瑕疵的或者残缺的物品,如果不是很有纪念意义,非留不可,那就放弃吧。此条尤其适合家里的老一辈。有些不小心刮破的衣服什么的,相信我,老娘,即使你补得天衣无缝,巧夺天工,我也很难想到再穿。定期整理物品,把一些不符合现在审美的,都可以考虑放弃了。
第三,不纠结。断舍离的生活就是极简生活,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不过人无癖不可交,总有一些东西是别人看上去很多余,但却真真切切是我的心头好。我喜欢囤书,即使明知道这样不好,也还是忍不住的囤。喜欢买茶具,即使明知道根本多到很难排上用场,但就是喜欢。保留一点爱好,就别纠结于断舍离了。要不然,拧巴。
所有的生活方式倡导,归根结底还是要适合自己。断舍离也是如此。去掉不必要的,和可有可无的,保留真正能让自己方便或开心的,这就是我的断舍离观点。
对物品是这样,对事情也是这样。牢牢记住我们是为了什么在断舍离,从而来判断舍什么,得什么,要不然很容易陷入舍本逐末的怪圈。一直看上去很忙碌,却忘记为什么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