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想表达的重点呢?
Ø你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呢?
Ø你为啥要买这个破玩意?
Ø 这东西这么难吃,你还吃?
Ø ......
每天,每时,每刻......无论你在生活中面对家人和朋友,亦或者在工作中面对老板、同事和生意伙伴。人与人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火星撞地球”的事件。
有人会告诉你说:这是每个人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还有人会说:“这是大家的脑回路不一样!”;专家们说:“思维方式决定了这些......”。
那么,有哪些视角呢?怎么个脑回路不同?又有什么决定了思维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做为一个管理者需要了解的一些关于思维方式的哲学问题。
首先,影响着每个人思维的是“实践目的”。
所谓的实践目的其实就是每个人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目的性”。
在课堂上,我经常和学员做一个快问快答的游戏,说:现在我们班有多少人?男生多少?女生多少?走楼梯从一楼到教室,一共有多少级台阶?......
很多时候,大家认为这些问题很无聊。
每个来上课的学员目的很直接,就是来听课的。至于有多少人,有多少级台阶?......这些关我什么事?
其实,这个小栗子就说明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意识里面都有一个目的。与自己目的相符合的信息,就会被关注;与目的不相符合的,自然也就会被大脑给挡在了外面。
每个人在同一个时刻,面对同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任务,其目的也不太会一样。
我曾经看过一部谍战片(非神剧),说的是一位间谍失忆了。当他和女主角进到一家餐厅的时候,他表现得不太自在。他对女主角说:这个餐厅有19位顾客,男性11人,体重超过200磅的有3位;门口停了8辆车,每辆车的车牌号我都知道......。你说介是怎么肥四?
虽然他失忆了,但是他曾经接受过的训练依然在随时护体。因此,他的关注点和女主角完全不同。曾经的他每天都在刀尖上起舞,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不自觉的会有异于普通人的观察和思考。目的不同,也就导致了他的思考方向和行为的不同。
所以,多关注下周边异于常人的人,因为TA也许会时不时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吓!
作为职场中人,需要注意下“熟知非真知”这个哲学经典语录,出自于德国的黑格尔。你每天经历的事物、你所熟知的工作,你所熟知的人......其实你并不一定都真正了解。
所谓“熟视无睹”和“充耳不闻”,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呢?
其次影响人思维和决策的就是“价值模式”。
所谓,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国歌!(粤语);错了,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这也就是“价值模式”的最佳解释。但是,每个人的“两利”或是“两害”都不相同。
比如说,我问各位:喜欢吃大肥肉的举个手!相信,很多人,尤其是小姐姐们,绝对不会吃,至少不会在人前吃!理由很充分:为了健康,其实更多是为了身材!但是,如果你和那些刚刚能够吃饭,可以吃些肉食的小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却特别喜欢吃肥肉,很简单,肥肉不塞牙!
在《西游记》的五庄观一集中,猪八戒一口就吃掉了一个人生果,回头还把唐长老的一份也给撸了去。而唐长老就不吃,虽然它是土里长的,但是奈何长得像个婴儿;和尚怎么能够吃人呢?
这些都是“价值模式”在作怪!再次强调每个人的“两利”或是“两害”都不相同。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判断,所做出的决策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同样是一处瀑布。诗人会歌咏它的壮美与秀丽;画家一定会将其描绘;而水利电力专家会惊叹,又找到一处绝佳的修建水电站的选址。
最后,影响每个人关注和取舍的还有一个因素。
我们且先看看下面的这段文字:
有谁可以翻译下上面的这段文字?
其实,我也看不懂,我学习日语的渠道仅限于“抗日神剧”,日语水平也仅限于“有戏”或者“没戏”!
尽管很多人看不懂,但是我相信,你我在看到上面这段日文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你认识的中文,而其他的“片假名”之类的,你的大脑会帮你忽视掉。
这又是什么在作怪呢?
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在帮我们筛选信息。
在我们知识经验里面的信息,我们会关注;而超出了我们知识经验的信息,我们的大脑在第一时间就会帮我们屏蔽掉。与其说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在做决策,还不如说是我们曾经的知识和经历在帮我们做决策的选项筛选。
每个人头脑中所思考的事物和问题,都受制于自己的知识水平。谁都不愿意读自己看不懂的书。
-- 如果我们统一用缅甸语讲授PBA、PMP或者其他的课程,你还报名学习吗?
-- “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或是“纳卫尔-斯托可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是什么?
-- 把3吨重的物体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需要多少燃料?
-- 长江每年7月份,通过城陵矶的水流量平均是多少?
靠!关我*事!
看看,不在我们知识范围里面的事物,你是不是就自然给忽略或者屏蔽掉啦?!
我们总结下,“实践目的”、“价值模式”和“知识储备”这三个因素影响我们每个人思维、决策、判断、行为、语言表达、关注力......;这三个因素都值得每位管理者好好研究下。
那么在接下来的沟通中,面对俗称“杠精”的群体,你是不是就有些“释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