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似乎从未舒展过紧蹙的双眉,
所以笔下也总是书写是化不开的愁。
等到历尽千帆,
看遍世事无常,
才读懂了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杜甫似乎总是为生计和不得志紧锁眉头,笔下书写的也多是世事沧桑和人生无奈。
但少有人知道杜甫其实出身名门,为晋代名将杜预的第十三代孙,在年少时便才华横溢,初显锋芒。
在杜甫的《壮游》中,有诗句“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还有一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这首诗的回忆自述中可以看到,七岁的杜甫就能就能吟诗作赋,而且小时候就已经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志,立志要辅助明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九岁时书法作品已有模样,“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十四五岁时,文章被人高度称扬,被认为有班固杨雄之风。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
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
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壮游》
不仅如此,青年时期的杜甫也曾像李白那样豪情恣意,那时恰逢大唐盛世,杜甫开启了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游览祖国的名山秀水,增长见识,结交朋友,度过了人生中最惬意、最悠然的一段时光。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那时意气风发杜甫书写下的豪言壮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这首诗充满了杜甫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全诗尽显拿云之气势,临空之胆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青少年时期的杜甫,家境优越、才华满腹、可惜的是,当最惬意的时光落下帷幕,人生的艰辛和苦难就接踵而来。
34岁的杜甫于天宝五载(746年)来到长安寻找仕途的机会,从此就开始了在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的困顿生活。
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通一艺者”皆可到长安参加考试,这本是好事一桩。然而,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结果应诏参加考试者,全部被黜落,杜甫亦在选拔的名单上,这也让他第一次见识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复杂。
考试不中,只能无奈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来自道难处,自寻伯乐,其中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代表。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便是杜甫长安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类社交性的诗,本身就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但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不被发掘而郁积下来的的悲愤不平。
之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又不断向权贵投诗,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推荐,但收效甚微。40岁那年,也就是长安漂泊了6年之后,他进献的《三大礼赋》终于受到了唐玄宗的赞许,命集贤院学士招试杜甫,将他名籍列入候选官员名单。可等到分配官职时,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他又没有得到官职,还是只能等候任用。这一等又是数年,直到44岁时才被授了个八品小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这个职位,是虚职而不是实职,在官阶上属于第八品下阶。但这样的官职,对杜甫这样怀有大志的人来说是另一种羞辱。杜甫在《官定后戏赠》中,写道不愿做河西县尉,不愿过奉迎官长的生活,但回望身后,只能屈居现实: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官定后戏赠》
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冬天,杜甫从长安赴奉先探望家眷。路过地处临潼的骊山,唐玄宗与杨贵妃及贵戚大臣们正在华清宫荒淫作乐,他联想到民生的困苦,便写出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震撼人心的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诗中记录他一路霜冻,“严寒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回到家里,尚未进门,屋内就传出了悲痛的哭声,原来自己的小儿子饿死了。此惨状使杜甫悲痛欲绝,回首往日及回家路上所见所闻,他终于清醒了,愤怒地喊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揭露封建社会贫富之间巨大矛盾的诗句,这是声讨,是批判,是埋藏在心底对统治者不满批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果说长安十年的艰苦和困顿只是杜甫因为志向导致的郁郁不平的个人悲剧,那么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爆发的安史之乱,就是整个国家的悲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之殇,天子尚难自保,臣子也罢,平民也罢,同样都被这股历史逆流无情地裹挟着。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头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那首感时伤怀的五律《春望》便在那时写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当时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却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不知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杜甫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一句“家书抵万金”,道出了国殇之下无数期盼愿景皆成泡影的沉重与悲伤。
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陷落的长安后有幸从中逃脱,便开始了漫长的逃难和漂泊的生活,但杜甫始终不忘国之难以,还想舍身相随,唐肃宗遂任命杜甫为拾遗一职,故世称“杜拾遗”。
但当时宰相房琯在对阵叛军时指挥不力,吃了败仗,肃宗将其贬谪为刺史。而房琯为杜甫的朋友,杜甫的仗义执言引起了肃宗的震怒,随后便将他贬到华州,后虽经宰相张镐力救,但“帝自是不甚省录”,杜甫从此再也没有获得重用。
之后一段时间,杜甫因为来往于华州洛阳之间,见闻了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之苍凉黎庶生活之艰辛,写下了许多诸如“三吏”“三别”这样反映真实社会状况的现实主义力作,其中以《石壕吏》为代表,用老妇人之口,说出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景象。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在东川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下,杜甫于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从此阖家在蜀中定居了下来。更幸运的是,他的好友严武恰好坐镇蜀地,给了他许多生活上的关照,并荐为节度参谋,后又延请他入幕,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人称其为“杜工部”。
但严武40岁便英年早逝,不久后蜀中又逢大乱,杜甫欲往东川投奔老朋友高适,而高适又病逝,于是杜甫决定举家离川。经嘉州(乐山)到达夔州(奉节),历时近一年。在夔州,他得到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暂时定居于此。
公元768年,杜甫归乡心切,东出三峡。但因为经济窘迫和战乱阻隔,杜甫辗转于湖南岳阳、潭州、衡州、耒阳等地,并登临了著名的岳阳楼,写下了五律中的名篇《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诗中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了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后杜甫又想到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自己老来病缠身的孤危感,“戎马关山北”的报国志终成一场梦,最后只能“凭轩涕泗流”。
大历五年(770年)冬,在由潭州前往岳阳的一叶小舟上,一代诗圣陨落,终年五十九岁,船上写下的《旅夜书怀》,短短4句,却写尽了寂寥悲凉的一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从鲜衣怒马,有着凌云志和济世之心的少年,到历经沧桑后,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暮年杜甫,是诗圣杜甫的一生,也是世事的无常的众生相,更是人在洪流之下的渺小的写照。
少年不知愁滋味,等到历尽千帆,尝过世间五味杂陈,才能读懂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的孤独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