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近七点,在睡梦中醒来。这两天睡了好长时间,睁开眼头有点晕,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于是打开手机中的冥想音乐,闭上眼睛在冥想中放松了20分钟。当内心安静下来的时候,涌现出了各种思绪,其中一个很强烈的声音响起,那个声音说:爸妈,我累了,我决定放下我出生之地带给我的一切,去未知中行走。
思绪太多,不得不打开电脑全部书写下来。写完,就像卸下了一个重担,顿时轻松了很多。
关上电脑,开始整理衣服。
这几天打算不搬家了,因为不知道会在这份工作呆多久。如果即将有变故,那搬到那边去也无甚意义,且会增加一笔大的开销。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虽然离公司远,但每天有直达巴士,不用挤地铁,也不用担心迟到,还有座位。且这边房租相对便宜,也并不差。
之前准备搬家,已经将衣服全部放在收纳箱。现在重新将装春装的那个箱子打开,将衣服一件件摆在床上,同时打开挂烫机,将邹巴巴的衣服熨平整。
当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发现,我衣服最多的时节是春秋,且这两个季节的衣服我也最喜欢。这两个季节的衣服,以风衣和衬衫为为主。其中风衣有两个,一个是欧时力的,我很喜欢这款,价格在1000元左右。另外一个是高仿巴宝莉,质量也不错,当初花700元买的,只是现在也不是很喜欢了。
另外衬衫有四件,我是从上海来之后,才开始穿衬衫,并且喜欢上了穿衬衫。既不会显得太随意,也不会太正式;既不会太花哨,也不会太普通。总之,很符合所谓职场的白领着装风格。
这四件衬衫中,有两件白色,一件绿色细竖条纹,一份粉色真丝。价格都比较便宜,两件白色分别是欧时力5折时买的,才200多;另一件白色是优衣库的,100多。绿色条纹,100多,真丝那件倒是最贵,花了近300,好像。其中,我最喜欢那两件白色的,穿着人精神,也好搭配。
再来看冬装,就会觉得很心酸。因为有几件冬装价格又贵,又不太适合自己。穿了两次就想送人。
比如那件黑色的轻薄羽绒服,品牌是哥弟的。去年12月,上海刚进入冬季,天气很冷,厚衣服全部放在姐姐家没拿过来。有一天下班回家,匆匆忙忙跑到商场买下了它,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黑色衣服肯定必不可少,然后轻薄的话就不会显胖,再加上哥弟这个品牌靠谱。遂十分钟不到,就刷卡买下了这件2300元的羽绒服。当时是高高兴兴穿回家的,觉得这次肯定没选错。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穿着新衣服照镜子,却后悔不跌:咦,怎么如此普通,且偏大偏宽松。穿上去公司,同事也很惊讶这竟然是新买的衣服。这更加重了我的后悔。于是第二天下班后,我跑到哥弟的专卖店,要求店主给我换一件,好说歹说,导购员硬是不肯,说衣服的标签已经剪断了,不可能再换。僵持了近1个小时,没换到,我也悻悻而归,从此将哥弟拉入黑名单。
再来看Lily的那件米白色大衣,周围人评价倒是不错,我也还算喜欢,价格1100,我觉得还算满意。
而那套内搭酒红色卫衣+蓝黑色外套的组合,也让我一阵心疼。这套衣服是年前下雪的时候买的,而且完全是为了见一个男人买的。当时对那个男生陷入一种莫名的迷恋,为了见他,让他眼前一亮,去我最钟爱的MU买了这套衣服,当时是小姐妹陪我去的。两件总共加起来好像是3350元,很心疼,但是“爱”让人冲昏头脑,最后还是买下了,当然也穿着它去见了那个男生,只是衣服没有改变结局。
如果要让现在的我选择,我一定不会为了见一个人而去买一套衣服。因为之所以那么急切购买,只是因为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魅力,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于是希望一套衣服能给与我力量的加持。而当见完面,衣服的使命也完成,也被我视为普通之物了。想想,我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在二十一二岁的时候,为了见当时喜欢的那个男人,每次见面都穿不同的衣服,几乎没有重过样。而事实上对对方来说,也许根本就没怎么关注。这都是一个人的千山万水,一个人的百转千回,也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最后当然也是默默地收场。
你看我在错误的衣服上,随便一算就花费了整整6000,这还不包括其他一些衣服的消费。所以,当我一件件整理它们时,我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心疼那些辛苦挣来的钱,更心疼当时一颗卑微的心。
我真想一把火把这两件衣服烧了,因为我真的不太喜欢它们。穿上它们让我觉得不自在,穿上它们不像我。
那我穿上什么衣服像我呢?比如今天,我穿着一件优衣库199元的红色格子衬衫,扎个马尾,带上NY的帽子,下面是牛仔裤,运动鞋,和朋友出去吃饭走在路上非常快活潇洒,这才像我。我认为这才是我真正的样子,或者说这才是我渴望到达的状态。
不在于穿得有多美,而是符合我的性情,我的心态。
想起在一个时尚博主的公号上看过一句话,她说除非你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否则根本无从谈穿衣风格。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这么多年,在衣服上花了巨多金钱,也没穿过几件特别喜爱衣服的我真的明白,即便我也许还没找到自我,但我知道,哪些衣服根本就不适合自己。而我无数次在偌大的商场闲逛,却也在眼花缭乱中,找不到最适合我的那一件。所以穿衣和变美也是一个过程,当你领悟了它的本质,并活出了这个本质,就是穿对衣服、越来越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