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寓意部分让我想到了达摩祖师与梁武帝的对话:
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鹫山大法会上,对着百万人天,默然不说一句话,只自轻轻地手拈一枝花,普遍地向众人环示一转,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寓意,只有大弟子摩诃迦叶会心的展颜一笑,于是释迦牟尼向大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宗便自此开始,迦叶尊者为印度禅宗第一代祖师,阿南为第二代祖师,直到菩提达摩为第二十八代祖师。正当中国南北朝时代,印度佛教衰微,菩提达摩说东土震旦有大乘气象,遂渡海东来,到达广州,与南朝的梁武帝萧衍见面。梁武帝是当时信奉宗教的皇帝,见到达摩祖师后,梁武帝对达摩祖师说:“我广造寺宇,度众人为僧,写佛经、造佛像不遗余力。凡此种种,有何功德?”达摩祖师回答:“并无功德。”梁武帝追问:“为何没有功德?”达摩祖师回答:“你不过干了几件好事,这实际算不了什么功德。”梁武帝听了很不高兴,大家言不投机,达摩祖师随后北上。
尽管在外布施行善,看上去似乎做了许多好事,但是如果没有修心证悟,最后可能还是迷的。梁武帝在达摩祖师面前表功求表扬,实际上抱着利己的动机,其目的是为了回报,想自己成佛,落到贪图成佛的迷境里,因此,达摩祖师评价“并无功德”。
所以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路上要多想想定的目标和方向,不仅低头做事还要抬头看路,时不时评估一下是否偏航,以及用的方法和工具是否符合当下情景。否则,就会落入故事中这个贫苦之人“瞎忙活”的境地。
这个故事与刻舟求剑的故事如出一辙,沉舟已是千帆过,我们却仍然固执地等在原地。前一阵子读萨提亚的书,上面就说过去的我们学到了一些习惯、方法,今天的我们已经长大,已不是过去的自己,面对的对象、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我们还仍然固守着过去的习惯处理今天的问题,这就是痛苦的根源。所以,要永远保有成长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内外兼修。
这第3个故事的寓意与第1个略有相似之处。世人或贪图享乐,或欺凌百姓,或获取不义之财,破戒之后,又妄图通过施舍、做佛事等方法来消衍罪过,求得心安,甚至还要求得福报。这就像一边挖渠一边填土一样愚蠢啊。
从前一个女子一不如意就跟老公儿子发脾气,怨天尤人,过后心有愧疚又想补偿,或做好吃的或说好话,丈夫儿子没有表示,不领情,此女子或委屈,或勃然大怒,问曰“我都道歉、讨好你们了,怎么还这么多事儿?”说起来此女子的行为与国王多么类似啊,伤害已经造成,却觉得只要道歉、补偿就可以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也没有同情和同理之心,感受对方受到的伤害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