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访谈节目“面对面”的一期《金牌之上》中,全红婵说:“要赢的从来不是陈芋汐,而是自己。”
奥运会结束后,很多人因为全红婵的“最年轻三金成就”而赞叹,感叹她的实力与天赋,认为冠军与她犹如探囊取物。
但用全红婵自己的话说“我不是你们说的天才少女,这些都是练的,一遍一遍地去练。
这三年里有自己的辛苦、泪水,也有开心的时候,拿到这枚金牌很不容易。”
从11岁进入省队开始,全红婵始终坚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专注于自己,然后面对自己、战胜自己。
李笑来老师说:“这个世上大多数人都会跳进三个大坑——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为别人操碎了心。”
在快节奏的今天,大多数人容易浮躁,总是想得太多,顾虑太多,做事三分钟热度。
而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并非拥有过人的天赋,只是懂得保持专注。
1991年,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第一次见面。
当时,盖茨的父亲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同样的答案“focus”(专注)。
深以为然。
唯有专注,才能让精力足够聚焦。
当我们排除干扰,专注于自己时,才有机会进入人生成长的快速通道。
01
专注自己,不必跟随别人的节奏
罗伯特·费兰克曾说: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来自攀比。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很多人陷入了攀比的怪圈,比能力、比身份、比地位、比存款、比相貌……
还有不少人在这样的攀比中,陷入了深深地焦虑与不安。
朋友的妹妹林林学习成绩很优异,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一家培训机构担任英语老师。
在那里,她认识了比自己大两岁的小张。
通过沟通,林林得知,小张虽然只比自己大两岁,却比自己有经验多了;
已经上了三年的班,英语等级也比自己高,并且还是一名业余瑜伽教练。
这让林林感到很惭愧,她觉得自己很失败,决心要拼一回,一定要赶上小张。
为了让自己尽快得到提升,她报了英语晋升,还去报了瑜伽班,她认为,别人都能做好的事,她一定也没问题。
没想到的是,因为是初学者,在练瑜伽的时候由于太急于求成,她把软组织给伤到了,休息了近两个月。
后来经过林林深入了解,才知道,原来小张的父亲也是一名英语老师,在耳濡目染中,小张从小英语成绩便遥遥领先;
小张的小姨,是一名瑜伽教练,她很喜欢瑜伽,上大学的时候就跟着小姨学习瑜伽,后来,考了瑜伽教练证。
而林林,父母都是普通职员,上学时期,因为生病休学一年,加之刚刚毕业,经验各方面当然不及小张。
林林追求上进的精神值得赞叹,但是她却忽略了自己的价值,盲目与人攀比,看到别人有所成就,便心里着急,结果却弄巧成拙。
在盲目攀比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略自己的真正价值;看到别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便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能力。
然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独特的,我们不能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比如,一位画家可能在经济上不如一位企业家富有,但他在艺术创作中所获得的满足和成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还有一些热衷于攀比的人,往往是因为内心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不同和价值,为了一时的虚荣能得到满足。
殊不知,人生的快乐很多不是比较来的,而是沉浸式做自己,过好生活以后,内心得到滋养而来的。
所以,专注自己,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便不会在他人的节奏里乱了自己的阵脚;
如此,才能顺应自己的节奏,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独特,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
02
专注自己,不必干涉别人的轨迹
古语云:“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世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要认真对待,他人的事,不过度参与,老天的事,自有安排。
但有的人,自己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好,却总是热衷于去插手别人的事。
曾有人针对这样的行为,在知乎提问“为什么有人喜欢多管闲事?”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管不好自己事情的人,更愿意去管别人的事。”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便是克制改变他人的欲望;专注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
傅首尔就曾在《奇葩说》中讲述过一段自己的故事:
她是个童年极为不幸的人,从小受尽各种委屈;直到遇到了老刘,包容她爱护她,她的人生才得以改变。
因此,老刘就是她生活的希望,她的精神支柱。
只不过,老刘好虽好,唯有一点难以让人满意:安于现状。
这不是生性要强的傅首尔想要的,因而婚后,她想方设法改变对方。
爱好、工作、生活,傅首尔无一不插手。
在多方压力下,老刘丧失了从前的精神气,变得郁郁寡欢,连带着傅首尔都变得压抑了。
傅首尔这才意识到:改变他人,难;改变自己易,自己强加在老刘身上的意愿,和当初父母强加于她有何不同呢?
自那之后,她彻底放弃了改变对方的想法,转而专注自己。
出书、做媒体账号,上节目,在外风生水起、在家其乐融融,婚姻事业双丰收。
回看这段经历时,傅首尔总结道:
“成长就是你最终会发现,世界上什么人都有。
当你能够豁达地面对他们,拥有制怒之力,不再妄想强行改变谁,那将会是,自己的新生。专注自己,但行好事,不渡他人!”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唯有懂得放手身边人的事,才能腾出时间留给自己,更好的专注于自己。
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也是在于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从向外转变为向内寻求,自己成为自己的风水。
03
专注自己,不必理会别人的评价
作家章岩说:
“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议论,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来活。
长此以往,生活就会失去方向,就像激流中的小船,总在漩涡里打转,迟早会葬身水底。”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在意别人的评价。
经历多了才明白:
真正伤害你的不是他人的看法,是你对看法本身的在意。
又何必要拿别人的话,来惩罚和折磨自己。
作家周梅森年轻的时候,在一个煤矿工厂当工人。
那时候,他认识的汉字还不到3000个,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作家。
白天,他跟工友们一起做着又脏又累的挖煤工作。
晚上,工友们相约打牌、闲聊,只有周梅森独自在煤油灯下默默读书写作。
工友们见此情景,纷纷嘲笑他走火入魔:
就你,还想当作家,别做梦了。你忘记自己是个挖矿的了吧?一个挖煤的想当作家,也太奇怪了。
就在周梅森不断投稿,又遭遇退稿之后,工友们的嘲讽声更是此起彼伏:“稿费(废),稿费(废)。”
面对周围人的取笑和奚落,周梅森索性捂上了耳朵。他仍旧潜心阅读,将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之中。
终于,在文坛深耕了多年后,周梅森逐渐显露才华。
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爆火,作者兼编剧的周梅森随之一炮而红,自此他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变。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矿工,到享誉全国的作家,周梅森正是因为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人到了一定年纪,心绪是需要往回收的。
如果总是活在他人的眼光里,那么就永远没办法走好自己的路。
每个人的认知和视野不同,我们所做的事情别人不理解也很正常。
面对世俗的眼光,不必纠结,不必在意;面对他人的误解与诋毁,也不必争论,向他人澄清证明什么;
因为,懂你的人,不用你解释,不懂你的人,你百口莫辩。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他人一句误解的话而郁郁寡欢,觉得自己很冤屈,时常陷入内耗,以至于无法静下心来专注在自己该做的事情上。
年岁渐长,渐渐明白,与其太在意他人怎么看待自己,倒不如不予理会,静下心来,多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正如狄更斯说:“选择好自己的路,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最重要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的路是自己的,我们只管沿着自己想去的方向,往前走就是,不用理会那些无关紧要的声音。
人生如此宝贵,大可不必把太多人和事都请进生命里。
毕淑敏说:“一个人将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状态,才能变成一缕柔纱,与千疮百孔的世界温暖相拥。”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始终专注自己,做好自己。
余生漫漫,不因仰望别人而忽视自己,给自己时间慢慢成长;
不为他人过度消耗自己,用心过好自己的生活;
不被外界的嘈杂打扰,始终遵循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专注自己
西塞罗说:“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世间万物,皆在本心,所以做人做事,千万不能少了专注。
专注从何而来?其实源自于心。只有一个人的内心静下来了,稳下来了,才能发挥出专注的能量和力量。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让自己回到“静”、“稳”的状态;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自己,看到真实的情绪状态,看到自己内心不平静背后的真相;
然后运用色彩瑜伽、舞蹈、茶花香道、绘画等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不评判地感受自己、觉察自己,让情绪自然流动,接纳一切的发生,如此,我们的快乐和成就感便不会再依赖于外界,内心也会逐渐回到平静的状态。我们也不会再各种胡思乱想,不再四处扫射,而是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深耕自己。
王阳明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人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拥有多少的外在的条件和物质,而是自己能够做到本自具足。所以,懂得真正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向内求索,而不是向外索取,便能让自己进入到一种人生成长的快速通道,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