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群,我最安全
老师 你好
太独立就会和身边的人失去链接吗? 独立等于封闭自己吗?
如果我需要依赖别人,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我害怕被嫌弃,被抛弃。
我自己解决掉一切事情才是最安全的,不会被抛弃的。
如果没有关系,我也是安全的,不会被抛弃的。有关系和黏糊不清,是危险的,会被伤害的,容易被抛弃的。
怎么让自己能走出来跟别人交往?
离家五公里
离家五公里
你好,你描述的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区分真假独立,再谈如何走出眼前的困境。
1、
真性独立是必要时,可以胜任独立生活;假性独立是不得不远离亲密感
真性独立和假性独立是不同的。
真性独立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照顾,在工作中展现自我定义、自我监督的特质,并对自己的生活际遇、情绪体验,有自我负责的精神。
如果暂时没有恋爱、或伴侣不在身边时,也有足够的安全感,发展自己有意义的兴趣爱好,而不至于被孤独感所吞没。
如果恋爱了,或伴侣在身边时,他/她会放下自己的顾虑,宁可相信对方也会善待自己;也允许自己享受暂时失去边界感、融为一体的依赖感。因为TA知道,现实中的各种原因,会让他们再次分开,也再次聚合。而这种能够忍受“不断分离和聚合”的心理能力,才是成熟的独立。
假性独立的人,表层上,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宅在家里,或独立完成一些工作内容,但是驱动TA这么做的动机,不是来自享受独处的生活、寻求自我负责的工作风格,而是来自对于倚赖于他人的恐惧。
在工作上,TA无法相信他人会像自己一般努力、负责,或有某项能力。所以他们宁可自己承担更多,也不分配工作。
在日常人际中,展露真实的情绪、暴露成长中的创伤与遗憾,会让他们感觉强烈的不安。因为他人的反应是不可控的,哪怕是枕边人也会有不一样的感知方式、不一样的想法。因此信任感的缺乏,会让他们宁可只信赖自己、也只依赖自己。
此外,从潜意识心理活动过程来看,假性的独立,其实是对自己过度“渴望依赖”他人的反向形成,即:“我得严厉地约束自己,千万别依赖他人,不然一点儿的寄托他人的期待,就可能带来很消极的后果”。
这意味着,TA在内心很难容忍自己有适度的期待,也得到部分受挫的结果。简言之,他们以“放弃对他人的期待”为代价,来换取“尽可能少的失望感”。
所以,这样的人,很难享受人际依赖中,时而失去边界、彼此扶持,时而误解不断、情感被辜负的情感震荡。仿佛卖火柴的小女孩,宁可持续忍受街上持续的寒冷,也不愿接受寄人篱下,时冷时热的际遇了。
可以说,假性独立者们无意识中对人际互动的消极、负面的期待,会极大的限制他们生活品质。
2、
必要的社交技能和提升自身魅力,可以提升人际中的安全感
假性独立的人,在成长中,没能发展出“对人合理预期”的能力,所以有些走了极端:“既然别人不能时刻满足我,所以我压根就不期待了”。这当然是无意识中,“非此即彼”的认知模式,也是较为幼稚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心态。
作为成人,要想走出困境,大体可以从社交技能、自身魅力和健全社交圈三个方面入手。
1)必要的社交技能,有助于建立适度温暖的人际关系。
儿童时常拿不准人际的边界,要么见人就躲,有些怯生;要么过于轻信他人,容易上当。
必要社交技能,既包括搭讪聊天、表达共情,也包括了验证对方的说法、拒绝过分要求等等。
用“手动操作”的技能,给自己搭建一个安全、温暖交流的空间,比被动等待他人要更有适应性。
2)提升自己魅力,既可以吸引足够多的朋友,也可以增强自尊心。
无论是姣好的面容、健康有活力的身材,还是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见闻,都可能让你的人际吸引力大增,这些内外兼修的特质,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自信。
即使和朋友暂时疏远,因为自尊、自恋的提升,也容易应对“我被嫌弃”“我很糟糕”的体验。当然,前提是你真的下功夫,在提升自我,而不是顾影自怜。
3)健全的社交圈,可以满足我们的归属感。
发展一些基于兴趣爱好、共同价值观的圈子,有助于精神上的富足。
人际交往中,越是由经济利益、现实资源所驱动的,那么从解决现实层面,当然是有效的,彼此交换价值,各取所需就好。但缺点必然是: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做鸟兽散,其中的任何个人,也都容易被替换。
但是基于兴趣爱好和共同追求的关系,要超脱很多,人们也乐于分享个人经验,以建立“我和你”的关系,自我和他人都不再是工具。
尤其是追求心灵成长、精神提升的圈子,也许人数不用多,三五个人,就足以带动你走向更积极的人际预期,乐于冒一点儿险,去信任他人的善意。
2021年10月23日星期六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