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
宋·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已既白。
简评:
自“乌台诗案”以来,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他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时,游赤壁,写下了千古绝唱《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显示了他怡然自得的内心,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反映了作者飘飘欲仙的洒脱之情。
客人却呜呜然,苏轼不解。原来客人想起了伟大的人物曹操,曾经叱咤风云,到后来英雄安在?你我皆沧海一栗粟,人生苦短,命运多舛。
苏轼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诠释了人生的短暂与永恒。
物各有主,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去争夺,只有清风、明月和江河是大家可以共享的,唯淡泊名利,人生才可以海阔天空。最后客人由“呜呜然”变得“喜而笑”。
其实苏轼以客自居,人生无常,谁没有悲伤失意的时候,作者心中的两个自我展开搏斗,最终喜乐的我战胜了忧伤的我。
他心胸宽广,超然物外,积极进取,正如他的“倚杖听江声”“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被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搅得负面情绪袭来的时候,想想苏轼被贬时旷达、豪迈的气势,也会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