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教化第四维:从家风家教到家国天下

文/宝木笑

近些年,随着中国富豪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特别是如上世纪八零年代日本一样在欧美扫货的大叔大妈们的大批出现,“三代才出贵族”的讨论再次在网络上被人们热议。激烈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一方觉得如今部分人是“不差钱”了,但总是摆脱不掉“暴发户”的粗鄙,距离真正的“大富之家”甚至“世家名门”差的太远。另一方觉得这是封建的遗老遗少在吃酸葡萄乱吐葡萄皮,是被打倒的封建思想死灰复燃。事实到底如何确实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然而这确实牵扯出目下我们遭遇到的一种尴尬:我们的肉体和物质走得太快,精神和气质还没来得及完全赶上。

其实“三代才出贵族”是很多说法的引申,比如“三代学吃 五代学穿”、“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等等。核心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一个人当下的样子虽然是自身修为的表象,但一个人也绝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的背后是一个家族发展至今的蝴蝶效应,是一种教化的综合体,而这种教化绝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长时光的浸染和熏陶。这种教化往往是从一个家庭开始的,而这个家庭又带着家族的特征,余世存在《家风》中强调的正是这种“我们都将以自己或家人为起点,游走世界,往而有返”的归属感,继而论证了中国传统家国天下并非全是封建糟粕,那是一套如今我们需要重审和重拾的教化体系。

与此相关,《家风》选取了中国著名的十六个家族,宋氏三姐妹的家族、卢作孚的家族、南怀瑾的家族、黄兴的家族还有作者本人及好友以至国外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余世存在书中梳理这些家族的谱系脉络,探寻这些家族的家风家教。更重要的是,余世存再次将“家”这个概念引入到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核心位置加以思索,结合当下我们的实际问题和困扰,探讨家的内涵和外延,最终实现个人和家国天下的彼此关照和统一。感觉《家世》是一本铆足了劲要将中国传统家族概念掰扯明白的书,不鸡血也不掉书袋,作者就是觉得我们现在走得太快,忘记的东西也太多,拼命找的答案也许就在我们打碎的过往里。

这完全符合余世存的性格,在“公知”丛生且毁誉参半的今天,余世存见证了网络时代的“公知十年”,也是少数还没有被自己或别人干掉的“异端”。从1999年上海三联出版他的《黄昏的缤纷》开始,余世存似乎就一直以“思考者”的形象对这个时代冷眼旁观,《非常道》让他站在风口浪尖,他还偏偏要写《非常道Ⅱ》、《中国男》和《大民小国》。待到我们已经习惯并几乎认可了媒体对余世存“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的评价时,他又从当初鲁迅般的激越澎湃转向了胡适般的温和深邃,接连推出《东方圣典》、《大时间》、《人间世》、《时间之书》……《家世》正是这一期间余世存非常看重的一部作品。

毫无疑问,《家世》写了家族的历史,当然也会涉及家风家教,但余世存的笔意显然并不仅仅在此。在余世存看来,家族除了血脉的延续,家风家教的流传,更是国家民族教化的重要一维。“四维”是中国传统的常用概念,一般要是提到“四维不张”,基本上这个国或者这个民族就要废了,就像管仲对齐桓公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结合着余世存的《家世》,如果将“四维”的概念延伸开来,其实这个“国之四维”仍然是个教化的问题,倘若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种教化,学校、社会、国家应该可以算作“三维”,家庭则应该是“第四维”。但显然我们当下的家庭教育是弱化的,按照余世存的看法,我们在家庭教育上的弱化是缺少一种纵深,缺少一种厚度,那只是简单的一对儿小夫妻带着一个小宝贝,周围则是宠溺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

事实上,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同时产生了一种双向的作用。我们因为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断裂了家族的传承,家庭的教育止步于单纯的知识教育,无法实现一种教化的熏陶。同时,余世存在《家世》中坦言,“不少人担心家和家族的消失”——现在确实已经很少见三世四世同堂的家族了,甚至两代相处享受的亲情的家庭也不多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离家上大学后留在外地,然后单独起火过日子,情况好的节假日才能回家和父母、孩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在这种情况下,家风家教的弱化是必然的,而没有一种良好的家风家教维系,一个家庭是很难延续长远的。我们熟悉的“张天师”乃是汉代帝师张良之后,这一家族不但延续至今,而且承袭“天师”尊位堪比孔家。“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自古人们就赞叹张家与一般的大族世家相比格调更高,但真正成就张家和十数代“天师”威名的却是“张家的家风,即一种让人感到淡然的、清静无为的品格”。

因此,余世存的《家世》处处在写那些绵延长远的家族故事,却处处在分析那些家族的家风家教,更在处处提醒我们当下教化缺失的“第四维”。在我们被集体裹挟进大城市水泥森林的今天,与其说我们需要找回那家风家教,倒不如说我们需要首先更正对于“家世”这个概念的种种曲解。这种曲解伴随着社会及时代巨变对于我们自身思想的冲击,余世存对此的认识是极为精准的,他明白地指出:“家世甚至宗族家庭问题,演变成空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比如,上世纪曾经风靡的“成分论”,在改革开放后曾经消沉甚至消亡了很长时间,但如今“出身论”和“身份论”又被我们召回来了,“高富帅”和“凤凰男”这些词汇的流行就是一种明证。以至于余世存不得不在一本写家族的书中同时做着概念定义和心理辅导的兼职工,因为人们在面对家世这个问题的时候,“实在是一种暴发户心理,实在是没有理解家族的使命,没有理解时代变迁的本质”。

那么,这种“使命”和“本质”又从何谈起呢?在余世存看来,家风家教只是表,家国天下才是里,后代绵延只是枝,精神谱系才是干。家族的使命除了用家风家教熏陶后代子孙,更是要用这种熏陶完成家族精神谱系的延续,时代变迁的本质并非是家国天下的崩塌和重建,而是无数家族精神谱系的调整和嬗变。在这个意义层面上,家国天下才是一体,教化的四维才是齐全——一个人在学校接受知识教育,在社会自悟人世常情,国家对其进行各种引导和感召,但其根本却是一种家庭的熏陶,一种家族精神谱系的传承——所以余世存才说:“家世本身是教化之源,只要我们听闻,我们就能看见自己的位置和面貌”。

这样看来,我们也就不难看出一些家族绵延流长的深层原因。虽然时代变迁、世事纷扰,那些家族却依旧人才辈出、兴旺发达,表面上讲是这些家族总有栋梁之才扛起了家族的大旗,实质上看却是家风家教的精神谱系与家国天下实现了一种令人动容的共振。我国科技界的“三钱”成为现当代中国的佳话,以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为代表的钱姓家族人才之众、成就之突出让人对钱家惊叹不已。余世存说钱伟长先生所属的吴越钱家是中国少数跳出“君子小人之泽,三世五世而斩”的世家,这个由钱镠开创的家族绵延千年未曾中断,且代代均有人杰横空出世,单是在近代,院士级的学者就有一百多人,堪称世家传承的典范。

从钱家的家风家训中,我们便能清晰感受到那种第四维教化的洪荒之力,而那种“原力”也是很多世家名门的共同点。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一个家族要发展成一个世家,必须要有足以穿越时代的精神谱系,必须要有足以与任何时代均可共振的价值内核。比如,钱家和很多世家一样,将教育和读书一直当成立身立家的根本,吴越王钱镠虽出身寒微,以武起家,但晚年好学,极重子孙教育,并立下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这个传统被代代相传,一直到近现代,钱家的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人,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再如,钱家和很多世家都极重视家族内的互爱互助的家庭氛围,为了让钱家后代中的贫困子弟有书读,各地钱家都有明文规定,必须将公共田产等盈利的一部分拿出来作为家族的“公共教育经费”,钱伟长少年丧父后,正是靠这种经费,才完成了学业,终成一代大家。

读书教育、互爱互助,这些看似极为简单的措施,却造就了包括吴越钱家在内的无数世家名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特别是,钱家历经古代吴越国“纳土归宋”、清末民初的动荡、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建国后的一系列运动,却仍然屹立不倒,单凭这两个因素显然难以完全解释。而这也正是余世存写作《家世》的根源和初心,他要借这本书,或者说借这些世家和家族的故事,论证自己的思索成果:家国天下其实并不遥远,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家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细胞之一,而家国天下发展壮大反向需要的素质,将成为检验一个家庭能否成为一个家族,一个家族能否成为一个世家的试金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机关算尽和聪明取巧永远是这些世家坚决摒弃的,暴发户心理和如今网上流行的各种“干货”永远是这些世家不屑一顾的。说白了就是,眼前的得失可以凭诡道侥幸自喜,但长远的发展只能沿王道老实前行。所以,我们在《家世》中发现很多令人钦佩的世家并未有什么教育子孙的“秘诀”,其被当下炒得火热的所谓“家训”,也并非像武林秘籍一般让人觉得神秘,甚至都是些我们如今最嗤之以鼻的“鸡汤”一类的东西。比如,湖南衡阳有数百年发达史的巨家望族聂家就和吴越钱家一样,其家风家教一直和家国天下紧紧联系在一起,而非与一朝一代的政治需要对节拍,故而高官巨商层出的聂家一直将“志在民生”作为家族的价值内核,为此不惜在权贵之路上屡屡放弃更进一步。

故而,余世存在谈及对家族和家庭的认识时就说道:“家族绝不是家族发展的目的,更不是个人的目的”。在余世存看来,家风家教只有和家国天下真的水乳交融,我们才算真的找回了那失落的教化,才能避免“四维不张”的危局。“家族家庭的上出之路,必定是国家社会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个良性的循坏:不管是世家还是普通百姓家,都能以人性良知传承子孙,并将家国天下定为本家族的道义所在,其中优秀者参与到家国天下的国是之中;国家社会则不为一时之欲破坏一个家庭和一个家族的传承,尽力一视同仁地保卫从普通家庭到世家大族的安全,让所有的“小家”都有机会休养生息得以传承。

今天看来,余世存这种家国天下的良性循环设想依然有空中楼阁的尴尬感,甚至有些与当下的潮流反向而行的悲剧感。所以,余世存在《家世》出版后接受采访过程中也不由感慨:“当今社会流行的‘近亲繁殖’现象,如教授的孩子依然是教授,演员的孩子依然是演员,官员的孩子依然是官员……实在是一种暴发户心理,实在是没有理解家族的使命,没有理解时代变迁的本质。”也就是说,“家”的概念被当下“精致利己主义”横行的价值系异变为一种裙带般的利益传承关系,而非精神传承。这种变态的扭曲让家风家教与家国天下完全割裂甚至彼此对抗,我们因此看到很多家庭在各种操作下成为暴发户后的第一选择,往往是歧视欺压同胞,同时尽全力移民转移财富。教化的第四维在某种程度上早已难以找寻,其他三维也在这种扭曲变异的价值观冲击下难以为继,长此以往,仍然需要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的我们,将面临日益艰难的困苦和危机,而这也许就是一介布衣书生余世存借《家世》为这家国天下敲响的警钟吧。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165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0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295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89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39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42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49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97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00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40评论 2 31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2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64评论 3 31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55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2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97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2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18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