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叫《乌鸦喝水》,我想很多人都听过,而它也曾被收录到教科书中。故事通过乌鸦“喝不到水”,然后想方设法去喝水,到最后喝到了水,告诫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此外,还鼓励我们应该像乌鸦一样,发挥探索的精神,勇于突破限制,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开拓创新。
也许是受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日本NHK教育频道,专门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科普节目,名为《像乌鸦一样思考》,以此帮助孩子们用思考解决问题。在这本新出版的同名书中,收录了节目中“思考的练习”这一板块的20个实验,帮你更彻底地了解力、运动等,一些枯燥的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每一小节都包括了三个部分:实验过程、结果、大家的想法,通过这三部分的内容,帮助阅读者体会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观察、假设、实验和评估”,虽然不如电视节目看起来直观、生动,但书籍本身也有其优势,可以跟随实验的进展,同步思考,甚至不需要按暂停键,随时心血来潮,就可以随时开始准备实验道具,同步进行。
当然,书籍对于小朋友而言,也是有一定的护眼作用的,而如果是家长阅读,也可以尝试带着孩子一起边做实验,边思考。
一、走出你的那条线
在书的引导过程中,最有意思的是就是“大家的想法”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年龄、不同学历背景的人,给出完全不同的分析、思考和结论,当然,作为实验的参与者,书中也预留了“空白”,来填写我们的想法。
当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产生碰撞,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火花,就如同一场“头脑风暴”一样,在不同的想法之外,还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孩子们的异想天开,看到成年人的博学,但却有些一板一眼的固式思维,让你再次感受童年时,不知疲倦的发问、寻找。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想法被禁锢了,那么,你可以尝试思考一下:“用罩子罩住2根高矮不同的蜡烛,是高的先灭,还是矮的先灭”,或者想想“为什么吹风机直吹气球,可以让气球飞起来?”思考之后,再打开这本书,你会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么想、竟然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也是这样,并不是黑白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简单线条,可能是由无数线条交织在一起的网,但如果我们只沿着一条线走,那可能永远也发现不了其他线上的精彩。所以,不妨走出自己的“线”,去看看别人的。
二、不是“你说我听”,而是一起寻找
《像乌鸦一样思考》整本书还有一个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就是与一般的“你说我听”式的科普书不同,这本书的对话感很强。
实验探索中的对话过程,实质上就是《乌鸦喝水》中,乌鸦不断寻找、试错的过程。假设,一开始,水就在乌鸦可以喝到的位置,那乌鸦可能就会因太容易,而忘记思考。同样的知识,自己获取的和别人给的,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孩子不能好好思考,是因为习惯了“听”,而忘记了“想”和“做”。在书中的封面和内页,都有一只“乌鸦”,它就像一个小博士,一个老师,对阅读者进行提问,给你引导,也会循循善诱的讲述一些你知道,却又不完全明白的道理。当整个实验做完了,会带给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你真正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不要“给答案”,而要“找答案”
《像乌鸦一样思考》这本书的定位,是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但我认为它的价值远不止如此。这么说,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它所传递的思考方式,并不仅限于物理知识。虽然是以物理知识为依托,但实际上知识都是相通的,关键不是学习某类知识,而是在于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本书就是“授人以渔”的书,教会我们不要只停留在想上,要通过日常的观察、动手实验,科学的思考和分析,然后进一步验证假设和推理,逐渐得到结果。
第二,书中的思考方法不应该仅限于孩子。相比孩子,这种突破性的思维对于成年人,更为重要。我们总是习惯待在“给答案”的环境中,习惯性的按部就班的生活,习惯性的思考,很容易忘记如何“找答案”。当阅读这本书时,你会处于一种被询问,被迫思考的过程,还会发现,孩子们的眼光很独到,他们能看到成年人难以看到的世界,从特别的角度出发,发现不一样的答案,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记不住知识,成绩不理想;如果你身处忙碌、紧张的生活/工作中,已经疲于思考;如果你忘了该如何问“为什么”,如何寻找答案……可能是你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也许,你可以试试学着《像乌鸦一样思考》,帮你重获质疑、发现和创新的能力,帮你摆脱局限,走出舒适圈,做一只会思考的“乌鸦”,然后飞得更高、更远。
你好,我是书不白读,每天分享好书。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或者不知道读什么书,可以关注我,一起读书O(∩_∩)O~~
感谢遇见,期待未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