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台送客有怀
赵佗西拜已登坛,马援南征土宇宽。
越国旧无唐印绶,蛮乡今有汉衣冠。
江云带日秋偏热,海雨随风夏亦寒。
岭北归人莫回首,蓼花枫叶万重滩。
【注解】
1. 朝台:台名。又称朝汉台。在广东省南海县东北。相传汉文帝遣陆贾出使南粤,晓之以义,感之以诚,其王赵佗遂称臣。因冈作台,北面朝汉,朔望升拜。故名。唐刘禹锡《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旌节下朝臺,分圭从北回。城头鹤立处,驛树凤栖来。”
2. 赵佗: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3. 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族 。东汉开国功臣,明德皇后的父亲,新朝末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甚得器重。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迁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册封新息县侯。《林邑记》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土人以其流寓,号曰马流,世称汉子孙也。
4. 土宇:疆土;国土。《后汉书·荀彧传》:“公前屠 鄴城,海内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唐刘知几《史通·杂述》:“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
5. 越国: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诗中应该是指的南越,即今日的越南。
6. 印绶:借指官爵。 唐韦应物《饵黄精》诗:“终期脱印綬,亦与天壤存。”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三:“旧説见龟蛇集者有印綬之喜。”
7. 蛮乡:《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雕题,孔颖达疏:“雕谓刻也,题谓额也,谓以丹青雕刻其额。”蛮乡,为我国古代对南方各族之统称。
8. 衣冠:泛指衣着,穿戴。唐牛僧孺《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明钱澄之《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汉年。”借指文明礼教。
9. 蓼花: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节常膨大。托叶鞘状,抱茎。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
简译:
此诗作于开成二年,正是许浑在南海幕府等待入仕之时。
先是有赵佗登上朝汉台向西朝拜俯首对汉朝称臣,后有马援南征交趾拓展了疆土。
从此,在南越之地有了汉人的文明礼仪。在此之前,这里一直没有汉人的官员派住,(被称为蛮荒之地。)
(以上两联写朝汉台渊源,以及赵佗和马援把汉文明传入南蛮之地)
(朝汉台)秋天时江云连日气温犹热,夏季时却是海雨裹风还有些寒凉呢。(此联明写朝汉台附近的气候反常,暗表朝廷君心难测)
去往岭北的归人,你切莫再回首,因为你回首所见的,也只是万里长滩,和在海风中扶摇的枫叶和蓼花呀。(此联明写送别,实际是表达自己在南海的孤寂之情,感叹入仕道路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