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的勇气》,作者岸健一郎,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探讨父母如何通过“不管教”的方式帮助孩子实现自立,体验幸福人生。
1.既不批评也不表扬
孩子习惯了父母的批评,并非是孩子喜欢批评,可能是孩子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进而操纵父母,作为父母,千万别上当,作者认为批评百害而无一利。
表扬会导致什么问题呢?一旦得不到表扬,孩子就认为这件事情不值得去做,所以就不会好好做。
那作为父母,该怎么做到既不批评也不表扬呢?
首选,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必须先调整好心态,一定要意识到虽然孩子身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跟我们的理想有差距,但这个孩子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不能把他丢弃而去选择一个我们理想中的孩子。其实作为父母,我们也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换位思考,如果可父母那样做的话,我们是否早已被我们的父母丢弃?
父母是想要孩子尽量避免失败,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有句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只要孩子不去触控致命的错误,父母阻止孩子犯任何错误而进行干预,替孩子解决了本来应该由孩子去面对的人生课题,这样的孩子是被宠坏的孩子,走向社会后是无法自立的。
父母没有必要事事都盯着孩子,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不要把自己为实现的人生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你这么做了,说明你还没有长大,需要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没有坏父母,只有笨父母。问题是,就连大人,也常常不能好好使用语言,而是感情用事。阿德勒说体罚往往伴随着愤怒,他根本就无任何意义,不过是为了报复,父母不要将自己的愤怒正当化。承认这一点,对一些父母来说很难很难,不过我建议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时候,扪心自问一下,在心里默默揣摩“我的一些愤怒/咆哮/对孩子体罚,是不是为了报复我那个不省心的孩子?我这么做是不是自私?我应该用那些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相处?”。
心态调整好了后,在面对孩子的阶段性的学习成绩时,不批评也不表扬,陈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需求!比如:我看到你这次**科目考试比上次的成绩下滑了**分;我对你是否能够实现你自己指定的期末目标感到有些担忧;你是否已经思考并制定了提升计划,能否给爸爸讲一讲?你是否需要爸爸/妈妈提供哪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