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长春,距离上次离开不过十六天。这次和以往不一样,长春只是长长旅途中的一次中转。
(1)初识长春
第一次来到长春是毕业工作以后,参加团省委在省团校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干部学习班。那个时候团校所处的位置,地势很是舒广,道路也感觉非常宽阔。一所林业大学紧邻着团校,两所校园里的树在夏日的午后撒下一地浓荫。前一段时间路过那里,离学校大门不远就是三号轻轨线路,原来的林业大学也与长春大学合并统称为长大。交通是方便了,可是原来的舒广,宽阔却不见了。
那两个月具体学了什么早就不记得了,只记得年轻人在一起的青春飞扬和课后自发的那些游览。
来到长春,必去的景点之一是伪皇宫。伪皇宫有些萧索,几处三两层高的小楼房,在炎热的夏日里也是灰扑扑的颜色,像一个破落大户人家荒废已久的院子。院子的楼房里留下的那些物什,只有溥仪卧室里面的那架大衣柜依稀有着当年皇家的气派。
和伪皇宫相比,长影要热闹的多。漂亮的导游,京腔京调地边解说边领着我们从一处景观走到另一处景观。从色彩明丽的仿九龙壁到一比一建制的仿故宫的一些殿宇;从拍摄战争题材影视的外景地到有专业演员的现场表演的摄影棚等等••••••一路走下来,唯有当年导游好听的北京话,回想起来记忆犹新。
来长春,南湖公园也一定是不会错过的。不过实在记不起当年南湖的样子了。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为了放松一下忙碌了一个星期的大脑,再一次来到南湖。从湖面望过去,不是如烟的景色,而是一片建筑工地上常见的脚手架。靠近湖岸的水里,稀稀落落地挺立着半亩残荷。两个阿姨调换着不同颜色的丝巾,在湖边的一块巨石上,以远方为背景,伸举着自拍干,向着镜头,各种巧笑嫣然。
转了很多长春的景点,我觉得当年长春最好的景致在净月潭。在那之前,还没见过海,净月潭也还没有过多的人工的痕迹,所以,一看到净月潭的水,就想起了四个词-------"浩浩荡荡,横无际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我们纷纷挽起衣袖,露出年轻的牙齿,身后就是净月潭的万顷碧波。不知道现在的净月潭水,是否还蓝得那般通透明净?
(2)再到长春
工作变迁后,到长春学习,开会的机会更加多了起来,每次的行程仿佛都来去匆匆,停下的脚步驻留最多的地方是两家书店。
第一家书店是位于同志街的外文书店。去外文书店可以乘坐6路或66路公交,在儿童公园下一站的惠民路下车,顺着惠民路,顶着风,走不多远就到了。外文书店的店面没有多大,两三层的样子,每一层的书架前,都站满了认真挑选书籍的人。女儿小时候用于英语启蒙的迪斯尼书籍和碟片就来自那里。
第二家书店,是省委党校院里的一个小小的书屋。书屋的面积更小,满墙壁的书,让书屋显得更加逼仄。选择那家书店的理由早就不清楚了,每次从书屋出来,手里拎着的都是沉沉的一大摞书。现在家里的«红与黑»,«呼啸山庄»,安娜卡列尼娜»等那些买回来却没看过几眼的世界名著都是来自那家小书屋,一套看了若干遍的«路遥文集»和一套不知所踪的«王朔文集»也是当年千里迢迢从小书屋背回家的。
以前出差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不管行程多么紧张,一定要抽出时间去逛一下当地的书店,不去书店,就好像那次出行不够完整。可是现在,连早些时候每星期都要光顾的家跟前的新华书店,都不知道重新翻盖装修过后,里面是什么样子了,只是知道占用了书店很大面积的那家商场里的东西贵得要命。
(3)在长春工作
今年从夏末到深冬,在长春工作了三个半月。
说起这段工作,心里会有些黯然。一个同学在长春打拼多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说是缺少人手,曾多次力邀我的加盟,但是因为前几年要陪女儿读书,近两年要陪伴年迈的母亲,一直不曾答应。今年暑期结束后,又接到同学邀请的电话,可能我们彼此对对方的印象还停留在上学时的那个阶段,也可能我们都过于相信自己和对方的判断,没用过多的游说,我就欣然来到了长春。12月8号被动离职,成为了一个超大龄游民。
这三个半月除了去南湖公园逗留了半个小时,其它时间只要是外出,一律在公交车上,从239倒轻轨,从267倒24,从193倒124••••••••对亏了手机里的电子地图,我才没有在越来越高的楼群里,没有在越来越密的车流里迷了路。
生活中一时的迷路不要紧,人生要是迷了路,就是一件不美妙的事情了。又到长春,这次旅行的中转站,夜色朦胧,火车要开了,我的旅行也即将正式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