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上过参与度这么高的课了。一般的课程基本上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时我习惯把身子往背椅上一扔就懒洋洋的听着、看着,任你吐沫横飞、慷慨激昂,我仍岿然不动,或者掏出手机看看喜欢的信息,或者打个小盹,偶尔掏出纸笔记记感兴趣的点。课程前的开场游戏、广军的神彩飞扬也不能提起我的情绪,类似的培训我参加过不少,特别是讲台上讲的东西我之前已经大概知道了。
虽然交了钱,一开始我还是抱着这种态度来上课,脑子和手习惯性的不愿动。但是,后来我就发现自己错了。王老师在讲完每个知识点后都设计了训练环节,以求让学员深刻的理解掌握。这不仅是一堂知识传递的课程,这还是一堂训练课。手懒、脑懒也带来了不良后果,晚上看着同学们写的总结,我竟然感觉陌生,我努力的回忆课堂上的内容,竟有许多空白,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有一晚上为了回忆把握课程内容,我翻遍了同学的体会与内容总结,一直到2点多才入睡。这时我意识到这个课程不一样,他需要我充分调动精神与注意力才能跟得上,需要我认真对待,后来才认真的做起笔记,不愿放过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与关键词语。特别是袁老师的课程进度快、内容新颖,如果稍有马虎就直接略过去了。
我不善于绘画,画的奇丑无比,哪怕是照着画也画不好,因此就更不愿动手。但老师很会鼓励大家,我画的不好看老师没有说半点负面的话,休息时马晓丹拿出一摞作品给我看她以前的、现在的作品,给我展示期间的进步,后来我又看了王雅叶的作品并听了她的介绍,颇受鼓舞。怕个鸟呀,丑又咋地,大不了被笑话一番,不痛又不痒的,画吧。于是一个大坎就这样轻松迈过去了。现在想想,这一步迈的不应该这样轻松呀,但是确实过去了,我现在什么都敢画。不过虽然画的丑,却没有任何人笑话过我,反而以身为例鼓励我,咱们同学的素质真是不低。刘小婷、陈浩、宗振泽等三位大师也是十分的谦虚低调、易于交往,和其他同学一样让人很有好感。
通过不间断地分组与合作,特别是第二天小组共同完成了一幅作品,感觉和同学很大程度上熟络起来了。大家各展所长、积极主动、相互沟通,对于一项内容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最终完成了一副作品。小伙伴们不仅绘画比我好,在逻辑上也能与我取长补短,我认为我自己一个人是做不出一副这种水平的思维导图的,团队的力量确实比个人大得多。
到武汉之前,我没有参加过两位老师的课程,完全奔着名头来的。事实证明,袁王两位老师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技巧高超,对思维导图和记忆法的理解很深刻、很有独到之处。王老师对关键词的讲解颇为精妙,而袁老师在创意应用方面的讲解让人眼前一亮。“选师、学习、练习、纠正、提高”与“守、脱、离”的路径完全符合学习之道。个人尤其喜欢袁老师的套路,“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套路是经验的总结,是组块,是捷径。
课程结束了,我仍感意犹未尽,回到家里竟十分想念,很想继续下去。这对我来说是极少出现的,学习也能有如此吸引力?此前是不可思议的。目前,已经找到了大师,也走完了学习这一步,后面是不间断的练习、提高,我会持续练习下去并广泛学习他家长处,争取早日把水平提上来。
思维导图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会尝试在生活、工作、学习等能用得到的地方都用一下。待得应用熟练、得心应手之后,或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妙用等着我呢,颇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