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E-20160219-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使用检视阅读方式,方法是先研究目录,然后粗略翻看,跳过一些内容,过程中留意粗体重点,部分章节结尾值得好好读一下。半个小时的时间确实很紧张,不刻意加快是完不成的,最后用时28分钟。
四个收获
1. 简单了解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以及具体规则
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吧:
1). 先透视一本书:分类-掌握纲要
2). 了解作者的主张:找出主旨以及如何进行论述的
3). 自己的判断与现实意义:公正的判断主旨并评价这本书
2. 知道了如何来回答主动阅读的四个问题
书中说明了这些分析阅读的规则与主动阅读提出的四个问题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意义以及如何回答有了初步的印象。
3. 找出了封底的一小段话的出处,印证了自己的理解
在第一次作业时,做了封底一小段话的整理,当时对此有一些自己的初步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印证。
4. 了解了作者在上一篇加入“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的用意
因为分析阅读的规则太多,太复杂了,没有鼓舞与方法上的指导,很容易让人知难而退。作者已经遇见到这一情况,特地再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之前插入一章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个感受
1. 分析阅读真是很复杂很难的
被一个一个规则冲击的有些狼狈,一个规则还没仔细体会,下一个又冒出来了。对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的篇幅,可以体会到分析阅读的困难复杂,对此要做好心理准备。不是可以轻易做到,但做到会带来相当大的收获。还好,庆幸参加了这个活动,要不凭自己早打退堂鼓了(其实这本书我之间读过一遍半,但真的没什么印象了)。感谢永城老师,感谢在活动背后默默付出的各位小伙伴,感谢积极参与的大家!
2. 感受到了检视阅读效果的神奇
- 这次作业没有细看,以为还是先读一章呢,结果在看群里聊天发现好像不对。又仔细看了一下任务,感受到了活动的用心,以学致用,再以用致学。自己想的检视阅读训练还没做呢,这下好了,可以大家一起做了。为了控制时间在半个小时内,我用手机倒计时程序,同时每读完一章,看一下时间。其实这样我觉得并不太好,会有些分心,如果当下目的不是刻意训练的话,最好不要如此。
-回想一下半个小时的收获,居然也可以写出一篇分享出来。我往常的分享可是要两三个小时左右才写出来的。这次阅读加写分享,一个多小时就搞定了。虽然在两者在层次上不一样,但已经给我带来惊喜了。不到半个小时,我已经有了整体的印象,了解了大致的结构,并熟悉了一些概念。最初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大概半个小时一章左右吧,有时会卡壳,一个小时读一章。当初懵懵糟糟,什么都不懂,就对着电脑看,累了就歇会,不想看的时候就关掉。当时有收获吗?也不能说没有,看书的时候还是有体会的,但书不摆在面前,就几乎没印象了,说不出道不明的。还不如我这短短半个小时的收获呢,起码可以看到我这篇文字所体现的一些。我想造成这个结果在两方面吧,一个是主动性,另一个就是方法了。
- 主动性。这次阅读很主动,任务要求上时间很短,看完还得出一篇分享。再者前面两层阅读都讲完了,还真期待这分析阅读到底怎么玩的。
- 方法。不会检视阅读的方法也无法达成这一点。特别是作者的提醒,书最后两三页都很重要的,作者会在这里重新梳理观点。我发现对章节也是这样的,章节后的最后一两端也通常是作者在梳理总结一下。好的方法真的可以事半功倍啊。
3. 还是手段目标化的问题
作者在结尾刻意提醒我们不要进入这个误区,滥用规则,不要失去阅读的本心,享受阅读之乐。
二个改变
1. 调整学习的心态,受教是一种美德啊
2. 阅读中看到不懂的词,不再第一时间跳出去搜索
一个行动
重新梳理自己的检视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