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408天。2021.04.06
“眼见不唯实”我的理解是眼睛看到的不是唯一的事实。这是说人的错觉。如月亮错觉:当月亮接近地平线时,看上去要比皓月当空时大一倍,而月亮是同一个,是一样大的。如果透过卷起的纸筒看地平线上的月亮,就会发现与皓月当空时一样大,这是为什么呢?书上讲,当月亮在地平线上时,会被远处的房屋、树木所遮挡,或成为月亮的知觉背景,所以月亮被知觉的大些。而皓月当空时,没有知觉背景进行比照,所以月亮就好像小了些。其实就是参照物不同而导致的错觉。同样,早晨与中午的太阳看起来也不一样大是一个道理。这是人们对事物现象因周围参照背景不同而产生的错觉。那换做对人呢?我们常常也会产生“错觉”,即会以偏概全、以管窥天,比如“颜回拾尘”的典故,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孔子、颜回和子贡等人7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好不容易得来一石米,颜回在一个破旧的土屋里煮饭,饭熟后,颜回打开锅盖,恰好房屋上的灰掉到锅里把一些饭弄脏了,颜回不舍得扔掉,于是就捞起沾灰的饭自己吃了,恰好这一幕被子贡看到了,就以为颜回先“偷”吃了,于是就告诉孔子。那子贡看到的是事实吗?当然是,只是他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没有看到灰尘掉在饭锅里),这是他把他看到的当成了全部事实,去评判、贴标签。又如“盲人摸象”,每一个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身体吗?当然是,只是在他们视觉受限的情况下,那刻的当下只摸了大象整个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就误以为是整个大象的样子。由此可见,生活中的“错觉”处处都在,对熟悉且印象良好的人偶然出现的“不良”言行可能会质疑,但不会轻易地贴标签或评判;对于熟悉且印象不好的人,一旦看到听到TA的不良言行,那么就会非常笃定地贴上负性标签,然后就是翻旧账来正实自己是有依据的;对于陌生人,那下意识地就以自己的认知、经验、道德价值标准来评判,所以就有许多人为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有意截取“某些片段”来博取眼球或用舆论的声音道德绑架,如警察打人了等。我在想是什么让人容易被“眼见为实”所迷惑,而以“正义”之姿指责、评判,甚至道德绑架呢?以我自己为例,还是眼界太窄,思维受限,只活在自己小小世界里,以自己的小世界“度”外面的大世界,这也是读书少、见识浅薄、不善于思考、洞察力弱、好奇心缺失等造成的,往往只能想到看事情的外显的一面,犹如井底之蛙、三季人,井底之蛙不知大海,因为它没有见过海,更想不到“井”外还会有“海”;三季人不知有四季,是因为它的生命之存在于三季,所以它以为自然界就只有三季就再正常不过。所以我们要如何能够洞察“眼见不唯实”,就是怀有一颗好奇之心,不急不躁,多问几个什么,相信TA这样做或说一定有TA的道理,不妨先听听TA怎么说,而非妄下论断。或者用发展的思维,再往前走走看看,再下结论,如盲人摸象,如果摸到了大象腿,不是急于给答案,而是再试试看,还可以摸到什么?或许当再摸到象尾巴时,感受到不同,可能会激起强烈的好奇和探索之心,再接着摸,或许就能够摸全整个大象,就不会盲目而武断。所以,避免“眼见为实”的“错觉”,就多读书、勤思考、善观察、能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