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聚会上,明明抛出一个觉得很好笑的梗,却引来众人尴尬。”
“明明已经做好了会议要点,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因为紧张说话颠三倒四。”
出现这样尴尬的场面,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我们“不会说话”!
被称为辩论之神的黄执中在《奇葩说》上说过,“人生的困扰,说到底,十之八九,问题都出在人际关系上,而人际关系的困扰,说到底,十之八九,都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性格内向的我,曾经也在不善于沟通上吃了不少亏。你的惜字如金,在别人眼里往往变成了呆头呆脑。因为不知道如何融入氛围,压抑自己的表达,却被不知不觉套上了高冷的帽子。
有很多书籍专门教人如何成为“会说话”的人,但归根到底要解决的,还是在于情绪的问题。
一、快速识别情绪
很多人总是喜欢当时放纵自己的情绪,过后就开始追悔莫及,在我周围的人当中,朋友小恒就是这样的人。
小恒上星期六因为加班,不能如期赴约,因为原本已经答应了女朋友要陪她逛街。
女朋友一直发信息埋怨他,于是他忍不住回了句“平时就知道逛街,一点上进心都没有。”
女朋友看完后没有回复他信息,只是默默的拉了他的黑名单。
我听他讲完后,哭笑不得。“你就是太直男了,一点不顾及别人的情绪,活该。”
在亲密关系中,小恒就是习惯性的用自己标准去要求别人,既然我在加班努力赚钱,你也应该同样努力上进。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沟通的方式也会不同。有效沟通的方式,就常常需要你跳脱出自己的固有思维。
1、识别别人的情绪
知名主持人蔡康永在他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这样描述“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在意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只有真心把别人放在心上,设身处地为其考虑,才能真正感受到别人的情绪。
但凡小恒稍微站在理解女朋友的角度,想想她为什么情绪这么差:
“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按时赴约,所以才这么生气?还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心情不好?”
也不置于顺手就发去了怼女朋友的话,最后还被拉了黑名单。
2、识别自己的情绪
能够轻易识别自己情绪的人,通常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种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自我觉察,能够跳出当前的情绪看自己,并冷静的自我观察。
比如自我意识强的人,生气的时候,会立马反应到,原来“我生气了。”“哦,生气对身体不好,我不能生气。”
自我意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发现自己的真实内心活动,然后提醒自己作出积极的反应和行动。
“我生气了,是不是因为我把事情想当然了?是不是因为我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我当下的情绪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是,原因是什么?”
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用批判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情绪,才能既快速又客观的对自己的情绪做出评价。
二、找出动机
百科词条这样解释,“动机”是引发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总有他的动机。
我有一个朋友王钧,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只要是工作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他都要以最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每次接手新项目,都是他最兴奋的时候,但也是他最苦恼的时候。
因为他有一个难搞的老板。一会儿要他及时报告进度,一会儿又喜欢随时出来给项目指指点点,从不放心让王钧去自己操作。
王钧很多次想提出建议,但是出于老板拥有最终决策权,话到嘴边,他也只好咽了下去。
这也是我们在职场中,最常见不过的场景了。
哈佛心理学家戴维 麦克利兰是最早研究动机的学者,对人的需求和动机他提出了三种需求理论,成就需求,权利需求,亲和需求。
放到王钧的职场情景中,王钧的动机就是典型的成就需求,比如“我一定要做的更好。”“我要突破自己。”这就是他在工作中,最常出现的内心对白。他经常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做到最好。
而王钧的老板,则是明显的权力需求动机,喜欢通过自己影响下属,并让下属按照自己的预想去完成任务。
虽然动机不同,很容易造成了双方的沟通困难,但是在同一件事情上,如果能提前明确各自的需求,再折衷找出最适合彼此的沟通方式,就能省去很多交流上的麻烦。
比如王钧可以针对新项目,在每日工作结束或者每周总结上,及时汇报目前进度,给老板提供反馈。这样既能在老板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争取到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
三、说话公式
在亲密关系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人会采取回避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他们认为让对方冷静下来,事情就能得到解决,争论只会让问题越放越大。
电视剧里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一个不爱干净的丈夫,一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把刚脱下来的袜子到处乱扔,外套顺手就扔在了沙发上。
在厨房里忙进忙出的妻子看见了,出来捡了袜子,叠了外套。然后闷闷不乐,“你怎么总是这么邋遢,也不爱干净。”
于是丈夫冷不丁的回了一句:“哦,你说什么都对。”
通常妻子都会继续厨房一边忙活,一边不断的唠叨丈夫。日子久了,彼此都开始生厌。
在亲密关系上,很多人都会默认对方是了解自己的,不需要交流对方就能读懂你的心。通常就是这样的想法,有时候对方一句无心的抱怨,才会以为对方是在故意为难自己。
如果把上面的对话改成这样,效果会不会就不一样了呢。
妻子:“亲爱的,你下班回来总是乱丢衣服和袜子,我感到很生气。”
丈夫:“好吧,我下次会注意的。”
那么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躲避不必要的语言暴力吗。
1、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对行为的描述和用第一人称口吻的陈述,把注意力从对方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并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我们可以把它整合为一个简单的表达自己感受的公式xyz,“当你在y情景下做x事情的时候,我感到z。”
这样通过描述事实,把注意力放在问题和自己的感受上,对方就不会从你的抱怨中,给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在责怪他。
2、给对方安全感。
交流不下去,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不认同你,你也不认同我。这时候,双赢才是最好的结果。
先给足对方安全感,当你表达了对别人的认可之后,别人才会继续跟你进行真诚的交流。
所以这时候,不妨先肯定下对方的想法。
“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不希望我们之间的交流造成XXXX的后果,而是希望我们能够在XXXX达成共识。”
3、适当示弱
示弱不代表软弱,示弱也是一种能力。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之后,回到家里,她敲了敲门。
然后撒切尔先生问:“谁啊”
撒切尔夫人大声回答:“我是英国首相。”
结果等了很久都没人来开门。
撒切尔夫人过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于是换成了柔声细语,“亲爱的,开门吧!我是你的太太。”
话音刚落,门马上就开了,丈夫还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所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用“强”的方式才能解决,适当示弱,也是一种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表达决策后,立即采取行动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实验:
在一个装着透明玻璃的冰箱内,装着很多食物,结果很多人去偷食物。
于是,他在冰箱门上加了一道锁,把钥匙放在锁旁边,结果几乎没有人去偷食物。
实验结果真的很不可思议,当偷食物从“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怎么做”变成了“要想一想才知道怎么做”,就会降低人们行动的欲望。
采取行动,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想要达成目标,在对话已经充分交流了观点,并做出决策的情况下,你就该开始行动了。
为什么有些人在商务合作上,总是会出现一些小意外。明明确定过的计划,却没有很好的进行磨合,各做各的。
沟通完成后,双方就要开始明确行动人,行动目标,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法,然后开始布置任务,跟对方确定详细的执行项目,最后再各自去落实。
会说话,擅长沟通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结果的沟通,到头来也只是白忙活一场。
码字不易,求点个赞呀。笔芯!
关注我,我也会在这里持续更新有趣好用的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