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讲究方式方法,许多书籍会在技术层面上教我们如何有效沟通,使用怎样的技巧倾听、表达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沟通效果。而在《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沟通,这个章节中,作者穿透了沟通中的语言、行为等表象,直达沟通者的心理层面,分析并引导我们创建一种健康的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使自己真正掌握话语权,在沟通系统中真正与他人有效连接。
以下重点对书中五个部分进行梳理:
一、什么是健康的沟通?
1.什么是一致性沟通
什么使健康的沟通?萨提亚认为,沟通既包括言语语言也包含肢体语言等非言语语言,当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一致时,即为“表里一致的沟通”。这样的沟通能正确的表达自己,即使是双方意见不一,但内心依然可以保持连接,是健康的一致性沟通。一致性沟通有以下特点:1)真诚,即真诚的表达自己,就事论事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情绪发泄,真诚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2)通透,即解决问题而不是否定彼此,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双方的连接一直都在线处于一种流动状态。3)建立在一致性的基础之上,即作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受环境受他人的控制。
2.如何进行一致性沟通
进行一致性沟通就需要兼顾并处理好自我与自己、与环境、与他人三者间的关系,让沟通处于平衡的状态。作为信息的提供者,为了能让对方更好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表达:我观察到了什么?我自己的感受怎样?我自己有什么想法?自己的期待是什么?而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根据是否带入他人的自我元素分为,实际的他人特征和我们认为的他人特征,当二者重合时,偏见就产生了。因此在一致性沟通中同样通过体会他人观察、感受、观点和期待四个层面来与之连接。文中提供了卡尔·罗杰斯的照顾到他人元素的几个方法:倾听、尊重、积极关注、真诚。此外,还应关注沟通情境、沟通的氛围、沟通时的环境或社会背景等等。
二、不一致性沟通
1.什么是不一致性沟通
萨提亚对不一致性沟通的定义是,内容、语气等不同层次发出来的两个以上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彼此不相容。在正向、尊重的一致性沟通里可使关系产生连接感、促进关系,而不一致沟通我们会伤害自己、影响关系、伤害他人。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两个有机系统的互动。
2.为什么会出现不一致沟通
当环境不安全,处于压力或分歧下的时候,担心对方了解真实的自己后我们会失去这份关系,故而选择性的表达能说的话,在自己与他人间建立了一道墙。我们的大部分沟通是在努力的保护自己,沟通方式是从我们童年时代家庭里习得的,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以此来适应生活环境,调整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但由于无法真正解读父母对他们所传递的信息,理解也是片面的,因此发展出不一致的方式来获得爱,保护自己。
三、常见的求生存沟通模式
1.求生存沟通
应对姿态也称为压力下的求生存沟通姿态,萨提亚根据表达形式和内在动力指向归纳总结为: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电脑型)、打岔型(分散注意型)。姿态不是表象,而是自动化反应。每种应对姿态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内在历程、生理和心里影响以及资源。每个人都 沟通姿态都不是单一的,在面对不同人、不同的压力情境中会用到不同的姿态。姿态间是相互转化的,我们要学会一致,真实的了解自己表达自己,否则在不健康的应对姿态里,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与他人建立连接。
2.如何停止不健康的沟通姿态
对于讨好,需要增加自我觉察,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对于指责,需要鼓励保持自信和决断,不带责备或是批评。对于超理智,需要增加感受的部分,增加自我和他人的感受。对于打岔,需要增加存在,让自己在场,增加对自我、他人和环境的觉察。但任何事情只要在持续,背后必然有动力在维系。所以无论是面对何种应对姿态,我们需要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即索取爱与表达爱。
四、人来说话,而不是话说人
“世界上有一种方法让监狱里的人从来不知道越狱,那就是让这些人不知道他们生活在监狱里。世界上有一种监狱不需要围墙,却能把人死死困住,那就是把这个监狱装进人心里。”
萨提亚主张人应该实现五种自由:自由地去看和听存在于这里的一切,而不是那些应该存在、过去存在或是将要存在的;自由地去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去表达那些你应该表达的;自由地去感受你所感受到的,而不是感受那些你应该感受的;自由地代表自己去冒险,而不是仅仅选择“安全”和不捣乱。拉康有一句名言:“不是人说话,而是话说人”。当潜意识里关于规条的话语控制了我们,替代我们的意志来行事,那么它们就成了我们的真正主人,也就是话说人。若要实现自由,那就需要重新拿回我们的话语权。
五、参透对方真实的本意
萨提亚分析人们听到或看到什么后做出的即时反应之间发生的内在过程,称为“互动成分”(或“互动要素”)。互动成分技术探讨了影响互动模式的两个因素:一是,我们在加工信息时使用的经验条规;二是,我们的防御手段(如:投射、否认、忽视、扭曲等)。当我们了解了自己所遵循的内部规则就可以决定自己是否改变应对风格。使用互动成分技术的目的在于让我们回归当下,与当下建立更真实的连接,而减少过去经验对沟通造成的污染。在互动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始转化:1)呈现问题和过程;2)探索新的含义;3)打破防御性习惯;4)探索新的选择;5)重点处理过程而不是内容;6)鉴别互动成分,在内部系统任意水平进行干预。
沟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能传情达意,与对方建立连接,其次是能够通过连接而获得自己所期待的结果。但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验,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各不相同,对于如何表达及对接收信息的解读和理解也有各有差异。萨提亚模式引导我们在沟通中应该关注沟通者背后的心里需求和动因,一方面,身处当下关注并了解自己,做话语的主人,追求表里一致的表达;另一方面,能意识到“他人”与“我所认识的他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避免被经验条规或应激性防御手段所干扰形成理解偏差。对此,我们不妨按图索骥设立一些目标:1)改变应对模式,学习一致性沟通;2)提升自我价值感,重新认识自己;3)将旧有的控制我们的条规更新为参考经验;4)降低防御,用更开放的心态应对。重新认识自己,让沟通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