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东北吉林的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家里几代人都是农民,从小家里就不富裕。从上小学开始每年交学杂费的时候,我差不多都是拖到最后几名才交的,因为那时候家里没什么钱,父母要供我和姐姐两个孩子上学。另外,我因为从9岁开始,每年秋天就上山帮父母收庄稼了,虽然父母不舍得让我干太多,但也真切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
也正因如此,从小就被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灌输一个观念:“你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改变命运......”由于很早就体会到贫穷和劳动带给我的那些辛酸,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小的我就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学的时光过得是快乐的,因为我们农村的小学只重视语文和数学,其他科目几乎不学。也没有什么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班,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就去玩了。小学时我成绩还是很好的,很轻松就一直是班级前三名。
六年的小学生涯很快就结束了,我和我小学那些同学一起不用考试直接升入了我们镇上的中学。然而,很快我就迎来了我学生生涯中的第一个挑战——英语。
我们那比较落后,是初一才开始学英语的。记得刚刚开始学英语时,班上很多我的小学同学很轻松英语就能得90多分甚至满分,而我及格都很困难。
是我比他们笨吗?其实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在小学毕业那个暑假去镇上提前补英语课了,而那个暑假我却没补课,不是因为我在家里玩,而是我在山上和爷爷放牛。
还记得放牛的时候,有时候看到他们从镇上骑车回来和我打招呼,其实心里也挺羡慕他们的,可是为了不额外花父母的钱,我还是放弃去补课了。
结果就是初一刚开始的时候,英语拉了我的后腿,记得上学期期末开始,150分的卷子很多人都打130多,而我只能勉强打90多。那时候后悔也没有用,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想办法努力总结和学习,因为我不能被落下。
其实现在我也回想不起我做了哪些具体的努力,反正初一结束后我的英语成绩还是赶上来了,初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是全校六个班400多名同学里的第九名。
就在我初一结束那一年,我们中学初三的学长们中考结束了,结果很惨淡,因为全校只有三个人考上县重点高中,可见那时候我们的镇上的中学教学质量确实是挺差的。
这件事直接导致很多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都纷纷把孩子转学到我们县另一个乡上的中学——肖家中学。别看它只是一个乡上的中学,但在我们县那是最出名的,因为连县里的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
爸爸虽然是一个不富裕的农民,但他却非常重视我的教育,也把我转学到了肖家中学。那里高手云集,我村里的有些同学去了以后怕跟不上就降级从初一开始读了,但我是直接升的初二,这也迎来了我学生生涯的第二次挑战——转学。
那个学校火到什么程度呢?说一点你就会感受到,当时我在二年四班,全校二年级六个班,我们每个班都是5个人共用3张桌子,每个人写字只能侧着身子单只胳膊写,全班至少有七八十个同学。
我清晰的记得第一月考,我的成绩是全班20名以外,全校排名200以外。我第一次感觉什么叫竞争和压力,那时候我心想:“我在我们镇上也是全校前十名呀,怎么会在这连班级前十都进不去呢!”我其实很不服气,于是就开始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总结和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平时周末也不回家,主要精力都用来学习,有时候一两个月才坐车回一次家。
初二那一年甚至我都没有什么愉快玩耍的记忆,唯一记得的就是成绩在每次考试后不断上升,我记得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我是全校第十名,至此我终于战胜了转学带来的挑战。然而,当我升入初三,也就迎来我学生生涯中第三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挑战——中考。
初三那年,我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无法再进去全校前十名,无论我怎么努力,每次都会和顶尖的高手差一些,在全校在30名以内,在我们班级里也只能保持前五名,偶尔能考个第一、二名,并没有绝对第一的实力,那一年里其实是挺挣扎和痛苦的,但也只能尽最大努力的去学习和坚持,或者说熬着。
就这样,在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就迎来了中考。或许是因为幸运,或者是努力总会有回报,中考的结果是我考了564.5分(满分600分),是我们班级第一,比我们班第二名的同学多20分,全校也进了前十名,具体第几我没问,反正实现了我初三一年最大的愿望,也顺利进入了我们市最好的高中。
现在回想起初中三年战胜的那三个挑战:英语、转校和中考,我真的很想去拥抱一下那个一直在努力学习、不断总结、永不服输的只有十五六岁的自己,也正是因为那段时光经受住的那些考验和挑战,才会让自己在后来的人生中无论遇到什么挑战,总是有信心可以去战胜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