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很受青年人欢迎的小说,讲述了都市白领杜拉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经过不懈努力,成长为企业高管的故事。王珞丹、徐静蕾、姚晨、谢楠等美女都分别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扮演过杜拉拉。杜拉拉在成长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应对各类职场问题的行事准则,其中用于设定有效工作目标的“SMART原则”帮助杜拉拉逐渐从外企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际上,“SMART原则”不仅对职场白领有启示意义,对于高三考生制定有效学习目标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SMART”这个词在英文中,作为形容词意思是“聪明的”、“巧妙的”;作为名词有“刺痛”、“痛苦”的含义。每个高考生在学习的某一阶段应该都会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但是不是每次制定的目标都是SMART的呢?真正SMART的目标必须是“聪明的”、“巧妙的”,而达成过程中也会有“痛苦”。人的成长过程中往往要经历过痛苦才能有所收获,学习的过程通常就是这样。那么,高三考生如何遵循“SMART原则”制定SMART的学习目标呢?一个真正SMART的学习目标应该遵循如下五大原则。
原则一:S(specific)学习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和细致的。
笔者大学时曾梦想毕业后开家咖啡厅,然而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咖啡厅还是没开成,因为我并没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付诸行动。我没做过市场调查,不知道哪个地段适合开咖啡厅,不知道各个地段房租是多少,不知道开咖啡厅还需要其他什么成本……虽然我已经有了一个目标,但我却不知道每天该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些什么,最后这个目标也没能实现。高考也是一样,你不明确自己的目标大学和专业,不明确自己需要考出一个怎样的分数水平,就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也不知道自己那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最后你就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学习。2007年广西文科状元林丽渊在谈到目标时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考上复旦大学。当我疲惫不想坚持的时候,我会想到了我的梦;当我遇到困难想逃避的时候,我的梦在告诉我这样不行;当我获得小成功时,我告诉自己,笑到最后才是赢。”进入高三,同学们都应该在在心中明确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有了这个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
明确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算是较长远的目标。落实到眼前的学习上,同学们还应该制定出马上可以付诸实施的,更为具体细致的短期学习目标。短期学习目标可以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时要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接下来的这个小时内,规定自己要背住多少个英文单词、做多少道数学题、记住多少数学公式……促使自己完成这样一个又一个短期学习目标,才能把握好每小时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进度,才能使自己向着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这个长远目标一步步接近。
原则二:M(measurable)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是可量化、可衡量的
一些考生简单的以“高考成功”作为学习目标,然而究竟怎样的高考结果才算是成功呢?是不是无论被怎样的院校录取,只要没落榜就叫成功?所以如果他把这个目标改为“考上重点本科”,是否就要更好衡量一些呢?某同学定了一个学习目标是“今天学英语”。那么,学一个小时也是学,学两个小时也是学,该如何去衡量他的学习目标完成没有呢?如果他把这个学习目标改成“今天要做30道英文语法练习题,做30道英文阅读题”,这个学习目标完成与否就好判断了。学习目标的量化使学习目标的实现效果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今天的学习计划完成了没有、完成的好坏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实际上,学习目标的量化与上一个原则中学习目标的具体明确性往往是相联系的,因为一个模糊而抽象的目标通常也是无法量化的。
制定可量化、可衡量的学习目标的最大好处是同学们可以随时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根据学习效果与自身情况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发现之前的学习目标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相符,就应该及时调整。例如,上面说到的那位同学做完30道语法题和30道阅读题后发现语法题的正确率大大高于阅读题,那么第二天他就可以把重心放在练习阅读题上;再或者他发现一天内做完30道语法题和30道阅读题对他来说题量太大,他已尽了最大努力才各完成20道题,那么第二天他就可以调整题量。学习目标必须应该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否则没有意义,这又涉及到了下面第三个原则。
原则三:A(achievable)学习目标是通过努力能完成、可实现的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同学们常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偷懒怕困难,制定自己可轻松完成的目标,太容易的任务就好比一直让你玩某手机游戏的第一关,很快就会让你失去兴趣,你的游戏技能也得不到太大提升;另一种是好高骛远,制定一个过高过难的,根本无法完成的目标,容易让人半途而废,就好比去摘果树最高处的果子,跳起来够不到,又找不到梯子,最终也只能放弃。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往往是一个让人努力“跳起来”能够达到的目标。有个教育心理学概念叫做“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的学习各方面都存在这个“最近发展区”,同学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就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明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努力目标,且必须让自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一点一滴的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学业水平。
原则四:R(relevant)总体学习与学习过程的相关性原则
一个较大的学习目标的实现过程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总目标与这些小目标之间应该是相关联的,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都是大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曾获得两次马拉松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大目标总会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如果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小目标,就会从心理上让人觉得容易许多。这个道理也可运用到高考复习上,例如,某同学希望在下次模拟考中英语成绩提高20分,那他接下来就得去分析之前英语考试的失分点,如果发现自己在阅读理解和英文作文上还有提升空间,那么他可以制定提升阅读理解和英文作文分数的分目标,这些分目标与英语成绩提高20分这个总目标之间是相关联的,在完成各分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总的目标。学生学习是一个可积累和延续的过程。如果每一步分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没有关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最后什么目标也无法实现。
原则五:T(time-based)学习目标必须是基于时间的
学习目标基于时间也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任何学习计划都应该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到了这个时限就必须完成,不能稀里糊涂的一直拖下去。很多同学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开始看书之前先吃点零食,刷刷微博或朋友圈,和同桌聊下八卦……磨磨蹭蹭大半天又过去了,书还停留在原来的那一页。有一项调查显示,70%的高中生都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拖延现象。实际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拖延行为。有种观点认为,拖延行为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错误应对机制,人们往往选择做一些暂时缓解情绪的事从而回避或推迟那些让自己产生焦虑紧张情绪的事,然而拖延行为本身就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不安和愧疚感,从未使人更加焦虑,这实际上容易造就一种恶性循环。要避免拖延行为,同学们应该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可以观察下身边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他们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学生,但他们的自制力往往很好,学习时全神贯注,能静下心来抗拒外界诱惑,自己定的学习计划保证完成。因此,对待每一个学习计划,应该像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万事开头难,很多事情只要开始做,之后就会顺利成章,越来越顺利。
学习目标基于时间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善于时间管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无法管理了”。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十分重要。除了定好每个学习目标的时限外,还应考虑清楚在不同的时间段学习目标的不同。例如,早晨和睡前记忆力比较好,可以背单词背公式;下午2、3点思维比较活跃,可以做理科练习题。此外,管理碎片时间也十分重要。高中生在一天的活动中,也有许多零星时间是可以利用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因此,要善于聚时,比如在食堂打饭排队时记忆默记几条数学公式,乘坐地铁或公交车时练一下英文听力。把碎片聚集起来化零为整,也会产生大作用。
SMART原则五点内容,其实上是相辅相成的:学习目标可衡量的前提是它必须是明确而具体的;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一定也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某一时间段内的总目标可被分解为相关联的一个个分目标,使之更易于实现。同学们参照以上五个原则就能制定出真正有效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