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朵温室里的花朵,从小到大直至大学,我一直都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读书。总是父母告诉我别人家那个那个孩子什么时候考了双百分啦,什么钢琴舞蹈考级啦,什么时候顺利考进或者报送某重点中学或大学啦......从小学到大学,我都不以为然:这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些人在家一定啃了不少书,这时候不玩什么时候玩?!我一直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就好,没有必要谈什么优秀不优秀。而在直到工作,为人母了才知道,平庸的人生比我想象的要难熬,不仅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还守护不了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而没有目标,很大程度上,也就摆脱不了平庸。
从小到大,我总是被庇护着的,就只知道按部就班地读书,读书好和坏到底意味着什么,读书的好与坏能决定我成为怎样的人......这些我没有想过。我只知道,考试考不好就多一分风险考不上重点中学或者大学。想想多么可笑。记得有文章说过,小时候说想当科学家的很多,到了长大就单一成考上重点中学或大学,甚至毕业了是找一个福利待遇相对好的的单位了。又有几个能记得自己孩提时代的梦想?儿时的梦想都可以撇开不谈,现在又有几人过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爸妈授意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作为一名典型的乖乖女,现在真真恨透了自己太听话的这一点。一直很喜欢英语,甚至为了以后能读外语专业放弃了相对优秀一点的理科,选择了政治、历史、地理成绩都不起眼的文科(这个选择我没听爸妈的)。但成绩没有起色的时候我老妈按捺不住了,觉得我英语虽好但是英语好的人太多,怕我在千千万万人中难以突围,给我找了另外一条退路--没考上湖南师大的外语系,那就学财会。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因为当时考生人数是一个高峰,自己的成绩也没那么理想,那次鬼使神差地,第一专业填了财务管理,第二专业填了会计,但天知道我多么想学语言,第三到第六专业分别是法语、英语、德语、日语。但我还是走上了和财务相恨相杀的不归路。
经历过高考,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努力过,当时寝室四个人一起在寝室里说英语,早上早读,甚至为了弥补我没能选择外语的遗憾跑到法语班旁听过一个学期的法语(这个我们寝室还只有我坚持下来了)......但是对于专业的不感兴趣,没能克服自己的惰性和大环境的影响。考完四六级以后,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沉沦了。
毕业了,我也觉得一切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工作嘛,自然而然会有的。真不知当时自己哪里这么心大?经老妈的帮忙,我进了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后,对自己的专业工作感兴趣了一阵子,就再也提不起劲了,一磨也磨了四年。期间也想过重新拾起自己的爱好,但是学习速度也是很慢的,总不能转行。直到我有机会尝试我从小向往已久的教师,接触了那些无比可爱的孩子们。我这时才真心觉得,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而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和没有目标,我要多走那么多的弯路。父母是为我好,这点我深信不疑。现在我更多是责怪自己,如果自己当初坚定不移地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并为此设定好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不是结果完全不一样?
当然,选择自己所爱的人这点,我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也有了我们爱的结晶。然而,风花雪月的浪漫过去后,免不了柴米油盐的摩擦。虽然爸妈给了我无忧的生活,而我和他目前却还不能给我们家孩子好的生活,双方父母免不了为我们担忧。我既要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我也要理解他在外的奔波和劳苦,有时候也很为难。虽然,我没有后悔我的选择,但我也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我以前不是那么不想事,一步一步为自己做好规划,是不是我就可以和他坦然面对现在的这一切,也可以预防一些可能的意外情况?
糊涂了二十几年,现在我是意外地清醒。不管父母如何把我宠成公主,也无论他是否待我如王妃,我终究还是得自己独立起来,做自己的女王(虽然现在还没有做到)。只有自己强大了,我可以在双方父母老去之前,让他们少操一份心,甚至还能给他们一个好的晚年的生活;只有自己强大了,我可以给自己安全感,可以去尝试一直以来想去尝试的新鲜事物;只有自己强大了,无论我的他是贫穷还是富有,我都可以坦然拥抱他;只有自己强大了,我才能给我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现在我想做什么样的人,我已经有一个大概轮廓了,剩下的就是在人生的画纸,逐渐清晰地勾勒出应有的笔画,并填充上美丽的色彩。
至于我的孩子,我也会告诉他:你可以放松,可以玩耍,你不想学什么妈妈不会逼你。你想选你所爱的人,除人品有问题以外,妈妈不会干涉你。但是你要选择做怎样的人,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自己心里要清楚。因为只有你清楚你自己的想法,并且有自己的目标,你才能在长大成人后少一些迷茫,你才能为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