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久才看完这本书,最开始读的时候,是拿起来放不下,经历一个期末考试月,书基本就没动了,索性那时已看到快离开大陆了,还不到一半,却是我整本书读完后感触颇深的时候,每天读一点点,然后转述给我的小伙伴,那时的我,觉得读这本书是幸福的,尽管时常被他们的爱国热血情怀震撼得两眼泪汪汪。
最爱莫过于齐世英先生,我的新偶像,才华横溢,翩翩公子,去百度上搜索了一些照片,才明白什么叫做“集才华与颜值于一身”。
最初的心动,是郭军战败,临死前的话“吾倡大义,除贼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他的夫人韩淑秀说“夫为国死,吾为夫死,吾夫妇可以无憾矣!”可是他们的尸首运会沈阳,在小河沿广场,暴晒三日。无法逃避的心疼,有些英雄,在荧屏里发光,满足视觉的需求(刚看完亚瑟王电影);有些勇士,在历史里沉寂,填补精神的空白。
也有温馨的,作者老是跑去爸爸工作的地方,坐在唯一的躺椅上,给爸爸剥花生,后来爸爸说“你以后不要在我床上吃东西了”作者无辜地问“为什么”,爸爸嫌弃地说“因为昨天有老鼠来咬了我鼻子一口”。看到此处,真真是好生羡慕呢。
作者在乐山读大学,战况紧急,学校要撤离,作者写信给爸爸,不知该如何,又怕到时彻底与家人失去联系,十天之后就收到爸爸的紧急回信,说是让作者放心跟学校一起撤离,至于和家人联系不用担心,他在信里说“吾儿随学校行动可保安全,无论战剧如何变化,我在有生之年必能找到你。”原来,这就是爸爸的肩膀,这就是有所依靠的感觉啊,那么强大,温暖,以至几十年过去,我这个后来人读到都感动不已,怎么办呢,我好喜欢你呢。
至于作者和张大飞之间的牵绊,觉得青涩唯美,结局是“此一生,未再见一面”。可是张大飞也娶妻了呢,作者后来也嫁为人妇了呢。后来的后来,读完整本书发现,作者在对其丈夫的言语描述上少之又少,这个见作者第一面就有种“把这个姑娘娶回家”的青年,有种为他心疼的感觉呢。如果作者是为了渲染张大飞而故意简略描写她的丈夫,还是有一点点能理解,可若是生活里也这种状态啊,那这个陪伴她照顾她一生的男人好不值啊,当然是对我这个外人来讲。
齐世英先生的老年时期,自己的时代已逝去,唯一的牵挂就是儿女子孙了,作者出车祸瞒着爸爸,后来爸爸也住院,而且是在楼下,作者拖着打石膏的身体去看爸爸,被发现了。爸爸一直念着“你怎么了,你怎么成这样了?”,爸爸的眼泪多么珍贵啊,我的眼泪也一起落下。
时隔一个多月后,重新拾起《巨流河》,起初完全不会有任何接不上的感觉,不过后期谈文学的时候毕竟多数了,还是最喜爱前半段,也许正是因为颠沛流离吧,后半段稳定生活倒是让我这种读者有种无法满足的感觉,但其实,如果多一些齐世英先生的部分,我应该就会满足了吧,因为,我可是喜欢他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