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小琳
你会因为追求自由,而打破规则吗?
先别急着说“不”。
请将你的答案小心放好。等看完文章后,我们再继续讨论。
今天,我们要读的书,则是一本以“规则”为书名的特殊作品。
之所以说它特殊,恐怕很多人是先看过同名电影(1999年),然后再接触到原著的(02年、07年、18年)。而它的作者,则是被村上春树奉为“偶像”的约翰·欧文。
没错,就是这本《苹果酒屋的规则》。
在这个追求自由个性的时代,这本书会讲给我们一个怎样关于“规则”的故事呢?
人生,不过是打破规则、重建规则的往复循环。
1
故事的起点,在一所名叫圣克劳兹的孤儿院里。
说到孤儿院,印象中总会和悲惨、诡异……相关。(可能是我国外惊悚片看多了)
但在《苹果酒屋的规则》中,这所孤儿院饱含了温情。
一个被收养失败三次的孩子——荷马。
一位做了一辈子“上帝的工作(接生)”和“魔鬼的工作(堕胎)”的院长,拉奇。
从临时收养,到言传身教,两个人的关系日益紧密。
Rule1: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孤儿,圣克劳兹孤儿院成了他唯一的家。
终身未婚未育的拉奇院长,在心理上,默认了荷马是自己的继任者。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继承者。
他对荷马的爱超越了普通的师徒。从传授医术到虚拟学位,一手将荷马打造成了具有高超技艺,以及丰富经验的妇产科医生——富兹·史东。
就在一切看起来很完美的时候,华力和坎蒂出现了。
坎蒂留下了她未出生的孩子,却带走了荷马。
Rule 1,被打破了。
2
荷马和华力、坎蒂来到了加州。
没见过龙虾,没见过大海,也没接触过真正意义上的女人。从小只在“环境单纯(或者说单一)”的孤儿院里生活过,这一次,荷马终于见到了更大,更宽广的世界。
此时在他眼中,观海果园就是“自由而有意义”的生活。
Rule2:
初到苹果酒屋,荷马看到了一张“规则”:
1.请勿酒后操作粉碎机或榨汁机。
2.请勿在床上抽烟或点蜡烛。
3.酒后请勿爬上屋顶,尤其是在天黑时。
4.榨汁机的过滤布请于用后当天或当晚清洗。
5.榨汁完毕,请立即卸下过滤网,趁苹果渣未干之前冲洗干净。
6.请勿携带酒瓶爬上屋顶。
7.请勿进入冷藏室睡觉,即使你热得难受或刚刚喝过酒。
8.请于早上七点之前将购物单交给工头。
9.上屋顶的人数每次不得超过六人。
……
当然,这些不是写给荷马的。
但作为约束对象的黑人劳工,照样不会遵守。
因为,他们根本不识字。
唯一能看懂墙上这些文字的,只有劳工头——罗斯先生。
他,才是苹果酒屋真正的规则。
“你可以拿刀子吓唬对方,让他知道谁是头儿,但不能让他进医院。”
罗斯先生用自己的规则,将果园管理得井井有条。
却因与自己的女儿乱伦,打破了规则,因而失去了生命。
Rule2,也没能坚持到最后。
3
荷马收到拉奇院长的消息,想让他回到孤儿院,接替自己的工作。
他拒绝了。
而选择了继续与华生、坎蒂,以及亲生却不能相认的儿子安琪尔在一起生活。
“有些规则是好规则,不过,还有些却只是形式而已,你得小心翼翼地打破它们。”
明知妻子与荷马的暧昧关系,身体已经残疾的华生用“试探性打破”,来掩饰心上的那一道伤口。
直到一天,传来了拉奇院长因吸入过量乙醚去世的消息。
我们一生中,总会因为一个重要的人突然离开,而忽然成长。
到这里,荷马终于看懂了人生的规则,也忽然明白了自己该作的选择。
他回到了孤儿院。
规则,再一次被打破。
经常听一些年轻人说,要摆脱老套沉重的规则,要实现破茧成蝶的轻盈。
可知,打破规则的背后,将站立着新的规则。
真正的自由,只是一个伪命题。
4
上学时,我们会觉得学校生活不自由。要按时上课,参加考试,排名升学。
想着毕业了就好了。
工作后,又发现要上班打卡,下班培训。各种考核,升职竞聘。理想的自由,从何而来?
单身时,我们会嫌父母管得太多,没有自由。
成立了自己的小家,不管是二人世界还是三口之家,还是不会带给你自由的感觉。
实际上,规则,只会越来越多。
十五年后,荷马终于明白了:所谓自由,只是带着枷锁的安全感。
“我是个讲故事的人。”作者欧文如是说。
感谢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悲欢与离合,看到了暂时的自由和永远的规则。
现在,请你拿出自己刚才的答案。
对于“自由”和“规则”,你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欢迎留言。
—END—
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写作的小琳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击下方红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