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我在马家滩技校结束了为期一年的脱岗培训。同年9月,因工作需要调往王洼子(原采油二大队采油三队)。
1999年6月10日,是我第一次随同井区干部去各单井点上开展油井取样工作。
因为是第一次上井,我显得特别的兴奋。出发前,队长告诉我:“小苏,咱们所有单井点又偏又远,环境也很艰苦,中午都有可能吃不上午饭,回来也可能半晚上了,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我当时是兴奋多于一切,只关心着什么时候出发,所以就满不在乎的笑笑说:“队长,没问题的”。
经过一番准备,9点钟我们终于出发了。单井上的道路全是土路,刚开始有些颠簸,可是继续往沟里走,高低起伏就加大了,人坐在车里是上上下下颠的厉害。车沿着山路不停的往上转,这让我有点山路十八弯的感觉。
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洼三单井点。在来之前,我心里是无数次想象过单井点的样子,但却不曾想到会是这样,井场在山顶上,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卯。平整的井场上孤独的旋转着三座抽油机、一间简陋的砖房孤零零的坐落在井场上,住人的值班室除了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些锅碗瓢盆等简单的生活用具外,就什么都没有了。看井的是一位王姓老师傅,看见我们一行人来了,他很是高兴,满面笑容的招呼我们后,就立即配合我开始进行油井取样。
看着王师傅那后背已被汗渍浸的发白的红工衣、那娴熟的身手和阳光般灿烂的微笑,再回头望望四周的环境,我的心中不由得一阵酸楚,我难以想象他干完每天的工作后,在这冷清孤寂的地方是怎样度过剩余的时间的?整个取样过程,十几分钟后就结束了。因为今天要把井区所有单井点的油样全部取完,所以我们匆匆和住井的师傅道别之后,马上直奔下个井点。
接下来跑的三口井,环境和条件都和前一口单井没有大的区别。本打算是不吃中午饭的,但队长考虑到要从早跑到晚,害怕我初次体验身体会受不了,最后决定在洼一单井上吃中午饭。饭很简单,清水煮挂面散了两个鸡蛋,放上盐、醋、辣子,再炒上一大盘土豆丝,我们几个人围在一起,吃的是津津有味。趁着吃饭的机会,我和住井的师傅聊了起来,我问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干这样的活,你觉得苦吗?”他呵呵一笑说:“习惯就好了,你看你一个女孩子都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工作,我们有什么……”从他们的言语里,我感觉到了一种自给自足的快乐。
在洼四井上,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毛毛细雨来。队长对我说:“让司机师傅送你回队部吧,这雨下的耽误时间,我们回去的时候就更晚了。”我想也没想就回答道:“我不回去,我要和你们一起回去。”淅淅沥沥的小雨中,队长、李师傅和井上的住井员工仍在继续工作。坐在车上,我第一次被“石油人”这个词感动。
天,越来越黑,雨也越下越大。为了安全起见,队长决定明天再干,我们收拾好东西打道回府。回去的路上,更是艰辛无比,几个人随车徒步行走,司机师傅慢慢开着车子在湿滑的路上小心的行驶着,遇着水坑和泥滩,我们一起垫土、推车。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停,晚上9点,大家一身泥水的安全回到队部。
这一天,是我当采油工以来生平第一次上井,但却是最难忘的一天。距离催生思念,时光拉长记忆。只是这些记忆永远铭记于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