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二节初读: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语文课程与教学时代的转型: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并进一步提出三大前景即语文课程形态多元选择,教材的多元化的可能,教师的专业化
前景虽然美丽,但是过程却是曲折的
语文教学的问题似乎是个老大难,语文学习是半自然的,每一位老师对语文内容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个人化阐释,使语文教学随意性过大,且老师被剥夺了课程研制参与权,教材重构自主权使语文教学内容僵化,呆化
在状及当前迫切的工作中他提到了两个改革的着力点方面一是语文教材形态与《标准》分离,二是语文教学上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语文教材内容的改革困难重重,很有可能同2000年大纲改革一样,只是个晃眼术。语文教育的严重问题还在于旧观念未被打破,新观念也没有成立。所以,鉴于以上的问题,可能将突破口由对资源材料和教学法的改革上转到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的注重上。
可以看出语文教育改革困难重重,但好在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们似乎找到了一条新路。
第三节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本书概要
第二章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认识
第一节经典与文学,文化素养
开门见山的提出了定篇的含义: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的规定篇目。然而我们对定篇的一直缺乏理论研究。定篇不附加任何任务,不服就学生。还提出了相关的珀维斯“模仿结构”的定义。定篇的选择评价分析应当由学术界去研究 定夺。
第二章的阅读部分提出了语文阅读的问题,阅读能力是具体的,但是我们阅读能力的研究存在着问题见77页 中小学所教授的阅读和常人的阅读能力是不同的。社会,学生所需要的老师所需要的阅读能力和学生具有的考试,教学所涉及的大不相同。接着作者提出,怎么读大致可以归结为读什么,他认为精读略读都是抽象技法观。接着他提出了阅读取向和方法:提出了阅读的要点找出关键点并能读出深意来。还提出了阅读取向:目的与任务的转换。阅读方法受制于文本,不同文体不同方法。同一位作家文体也有别。
读到第四节的时候,语文教学的问题似乎更严重了,关于作文,从体式上就有问题,我们一直推崇的是小文人式的散文,散文的难度很高需要高超的表达技巧和真情实感,而纵观外国的写作课,要不然是学术性的文章,如德国,在写的方面撰写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剖析理解的作品阐释和进行评述的文学作品议论,更不要说法国作文中充斥的对哲学观点的分析了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124页王先生谈到了对于中小学师生可以达到的“入,破,出”三者辩证统一,还有较多成功经验的“情景教学”以及结合阅读教学的写作活动。借鉴日本的生活作文,和国外的小论文写作。情景教学的确是精英教育
口语交际的问题是有的所用的语言是书面语或重复搞打电话 买文具 招待客人之类的活动,现在研究的重心应该由取向的宣传转向口语交流课程内容的开发上
第二章提出了语文教学设计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个人感觉所提的建议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