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绳砺
01
高一、高二上学期的我热衷于学生会的工作,荒废了学业。以全年级38名的成绩考进县一中的我一度跌到了三百名开外。领奖台与我无关,优秀学生演讲与我无缘。
我念的高中会根据大二的成绩,选取年级前三十的尖子生在高三时组建一个“火箭班”。只要进了这个班,就能得到全校最优质的师资力量、享受最高水平的教学,因此每个人都暗自冲着“火箭班”努力。
虽然我成绩并不好,但我骨子里不服输。高二下学期,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发愤图强。但最终由于之前欠下的“债”太多,最好的一次也仅仅冲到了七十八名。
虽然没能进入“火箭班”,但我并不气馁,因为我相信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高二那年的暑假,我开启了“学渣逆袭模式”。
我早上六点一起床掀开被子就开始听BBC练习发音,整个上午就伏在桌前做数学专题训练、收集错题,整个下午都在做物理专题训练、整理题型,晚上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一大堆备考卷。做到疲惫眼花或者身体麻木僵硬的时候,我就直接倒在身后的床上闭目养神五分钟,但即便这五分钟我也在听着BBC。
最后,只要让我倒在床上闭目两分钟我都能睡着,我做到了这个地步。
高三开学一个月后进行月考,我拿了全级第三的好成绩,消息一时间在“火箭班”炸开了锅。
02
看了很多鸡汤文,我知道骄傲会毁掉我的一切,因此我做足了心理准备来打压任何可能从我心底窜起的沾沾自喜。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我确实这样做了。成绩完全超乎我的意料——数学、理综排名全班第一可以认为是我整个假期努力的结果,语文和英语居然也都是全班第一!
我伏在桌面上假装睡觉,耳朵却仔细听着围绕成绩单的同学们对我的啧啧惊叹。班主任开班会课时把我拿出来炫耀:“咱们班有绳砺冲进了前五,碾压了'火箭班',我这班主任脸上也跟着沾光了……”我和火箭班的同学一起上台领奖,级长格外拿我激励大家:“普通班的绳砺一下冲到了前五,火箭班的同学可要有点压力了啊……”
焦点一下子聚焦在我身上,我如坐针毡。我在日记本里写道:千万别骄傲,这对你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你本来就很优秀……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做得不够。学校在一楼转角处显眼地张贴每一次月考进入前十名的学生的名单,我不去看,仿佛考了这个成绩对我来说再正常不过。
我对这一切装作无所谓——同学来找我取“经”,我谦虚地说自己笨鸟先飞罢了;同学拿题目来和我研究,我表面是在认真思考,实际上心里想着的却是如果自己不会做该如何收场;同学明白告诉我要把我当作追赶的“目标”,我说我每一次考试只和上一次的自己比。
03
然而我努力希望维持的平静的心态却一下子全乱套了。
在下一次月考中,排名掉到了年级十三名,我忽然慌了神。是不是自己最近不够努力?是自己练习做得不够多吗?我毅然做了一个决定。我开始五点钟起床,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逆着凛冽刺骨的寒风,摸索着走到教室。虽然又冷又困,但是看着诺大的教室里空无一人,我的心安静了下来。“只要意志力够坚强,你一定能熬过去。”我鼓励着自己。
几个月后的考试中,我忽然发现:许多平时能解答出来的物理题在考试中就是做不出;自以为写得很深刻的语文作文却离了题;数学选择题的最后两道压轴题做不出也就罢了,连基础题的分都丢了……
那一次,我没敢围上去看那张粉底黑字的成绩单(后来我得知这次考试中我的排名跌到了一百多名)。围观的同学都在赞叹着我们班这次的第一名,而我坐在座位上不停地告诉自己:这不是高考,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排名不看也罢。
04
我一直不知道到底自己哪里出了差错,直到那天晚自习班主任把我叫出去谈话。
“你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了。”班主任一针见血地说,而那时的我只觉得无地自容。
高考失利后,我回过头想想班主任的一席话才后知后觉。那一次考了年级第三后,我俨然将自己标榜成了“尖子生”:一边告诫自己把一切当作平常,一边害怕自己被别人比下去。每一次考试都希望得到一个“尖子生”应有的排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这样直接导致了我在考试中心态的失调,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题目本身。最终,这种病态的心理导致我在高考中忐忑不安、发挥失常,与心目中的高校失之交臂。
高三的这一段经历对我而言已是历史,但我从中学会了一点:对自己的期望值一定要适中。期望值过低,可能导致付出的努力不够多;期望值过高,可能导致心态的失衡。适中的期望值,就像一个跳起来就能摘得到的苹果,是通过一定努力就能够达成的目标。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见过太多平时考得极好,一到关键时刻就“泄气”的同学。现在拼搏在高三前线的同学中,也一定有不少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的同学。师兄的这点经验教训,就权且当做给你们的忠告——把你的期望值调到适中的位置吧!
————————可爱的分割线—————————
Hi,大家好,我是绳砺。绳者,准绳也;砺者,磨刀石也;绳砺者,自我勉励也。我希望我的文字温暖而有力量,能隔着茫茫人海给你一点帮助。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就尽情地关注我吧!
(Ps:文章未经本人同意,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