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
之前因为意识到自己生活一直迷茫的根本原因在于目标不清晰,在查找制定目标的相关资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伯恩·崔西的《目标》。上个月看完第一遍,受益颇多。作为目标管理领域的必读书之一,这本书除了给出目标制定和达成的整套流程和方法之外,还给出了方法背后的理论基础,是短时间内学习和了解目标制定的不二之选。在此大力推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永澄大师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了16遍,我相信在读完一遍之后的每一次阅读,他一定都获得了新的东西,所以才能反反复复地读下去。
很多时候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明白了作者要讲的东西时,我们所理解的,获得的,可能不过是作者所要传递的理念或知识的冰山一角。
以往不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总是盲目地跟着潮流去追求读书的数量,总觉得“大学期间读了400多本书”,“一个月读了10本书”这样的表述酷毙了。所以每次读完一本书,本能地要马上开始读下一本,从读完一本又一本书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后来才发现,虽然自己也读了不少书,但最终留在脑子里的东西,却屈指可数。直到今年看《搞定1》,第一次看完了解了系统的重要性,第二次一边建立自己的系统一边看,第二遍看完的时候,已经大致建立起了自己初步的系统框架。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慢下来的时候,读一本书带来的改变,远大于与匆忙地读10本书。
所以,接下来的这一个月,我将系统地阅读第二遍,并输出笔记和自己的感想,以达到对书中内容更好的理解和吸收。
《目标》的第一章“潜能无限”,重点阐述了一个观点:任何人,只要有目标,就一定能够达成。
先放上本章内容框架:
2
就人生而言,这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开始。
第一章一开始,作者就讲述了自己高中辍学,然后从事各种体力劳动以谋生的经历,并用这句话作为总结。
这句话让我想起现在很流行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在这样的逻辑框架下,高中就辍学开始以卖体力为生的作者可能一辈子都将处于社会的底层,而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但结果恰恰相反。
就人生而言,了不起的开始固然重要,但没有那么了不起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就会成为一个失败的人生。
其实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是基于一种对于成功的急切追求。所谓的“赢”就是及早进入成功的状态,“输”则是在别人进入成功状态的时候,依旧处于奋斗状态。但这样的定义,多少是有点偏颇的。
每个人的人生都包含了两个点,一个是出生,是为起点;另一个是死亡,是为终点。
人生,正是这两个点之间的过程。
人跟人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如何完成从起点到终点的这个过程。
《目标》这本书里面整套的理论和方法都基于一个核心观念: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 ——任何人,不论贫穷还是富有,瘦弱还是强壮,你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绝对的掌控权。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决定,自己从起点到终点(出生到死亡)中间的这个过程——也就是整个人生怎么度过。
假设我们可以活到80岁,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拥有80年的生存权,以及对这80年进行管理的权力。
用自己的方式去管理这80年,并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生命体验,抒写一段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特的人生之旅,正是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所在。
每个人都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个人的机会是一样的。不管起点如何,最终都是要靠自己管理自己的人生。并不因为某些人起点高,就拥有更多的时间,或更多的管理权。
对于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惧,本质上来讲,是对于不能及早成功的恐惧。而没有及早成功,并不等于输。
“输”代表一种结果,它让我们心理上有一种到达终点的感受。而一旦到达终点,行动就可以停止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止步不前,跟所有的困难和挫折无关,只不过当事情不那么顺利的时候,我们用“输”这样的概念在心理上给自己划了一条终点线,然后便停止了向前的行动。
但其实,人生是一个过程,只要这个过程还在持续,我们就可以一直向前。
人生作为一段旅程,抵达终点之前的每一刻,都可以是新的起点。
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很多焦虑就自然消失了。
起跑线是有的,但没有人会输在起跑线上,也没有人会输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上。
3
在这个由人缔造的世界里,你周围的每种可见之物都源自某个人的心智火花。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始于一个念头、一个愿望、一种期望或是一个梦想。
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仔细想想,觉得颇为神奇。
抬起头看看手边的每一样东西:电脑,手机,优盘,杯子,镜子,台灯,风扇……真的,哪一样东西不是来自于某个人最初的一个念头呢?
但为什么我的念头没有创造出任何东西呢?
那是因为所有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我并没有持续地对闪过脑海中的这个念头进行思考,并作出计划,采取行动,让念头里面的东西变成现实。爱迪生发明了那么多东西,不是因为他比其他人聪明,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投入了足够的关注。
我们的精力总是被各种东西占据。也许上一秒刚产生了一个绝妙的念头,下一秒来了一条微信,接了个电话,就不了了之了。这也是我们一直忙忙碌碌,却始终感觉停在原地的原因所在。
我们好不容易决定做一件事,花了时间去思考,定了目标,写了计划,即将执行的时候,却被别的事情吸引去了注意力,或者是一个新的电视剧开播,或是一个好久不见的老友来访,或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来袭。
等突发事件过后,新的任务接踵而来,于是我们曾经那么想要去做的那件事情就一直搁置。
以前我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
朋友圈曾经是我每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不算那种社交狂人,微信里面基本上都是认识的朋友,每次打开都想着“反正也没多少动态,我就看一会儿”,结果一眨眼的功夫,一两个小时过去了。
休息的时候打开微博热门,一个个看下去,一上午没了;有的时候发现某个热门事件,还要去跟所有关于事件始末和相关评论的帖子,不把整件事情弄清楚誓不罢休,好几次因为追热门事件,一整天都在刷微博。
无聊的时候还喜欢看天涯,看到感兴趣的帖子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
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哪一段时间看这些少一点,就过得比较充实;而哪段时间看得多一些,过后就总感觉空虚和焦虑。
我才意识到,这些软件所有的功能,都是让我们去关注别人的生活。
在这个关注的过程中,我们花费了大量本该用于自己生活的时间和精力,本身就减慢了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速度;而且看多了别人分享的生活,会下意识地不断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所以,当我们躺在床上,沙发上,看似轻松地刷着朋友圈、微博、天涯,在别人的故事里消磨时间的时候,内心的焦虑也在一点点积累。
今年年初,我关闭了朋友圈,卸载了微博和天涯,把知乎放进了桌面文件夹,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短短半年的时间,我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巨大变化。
我们一直都在忙着处理别人给的任务,接受外界的信息,关注别人的故事。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每天从睁开眼的那一刻,就被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包围,我们几乎是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了出去。
我们完全投入地沉浸在别人的世界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念头,甚至连产生念头的时间都没有。一直如此,内心自然无法平静安宁。
所以,
适当减少一点对外界的关注,留点时间给自己吧,别人的人生再怎么精彩都是别人的。脑海中的理想人生,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创造。
4
从所有与心理学和成功学相关的经验中,都可以获得这样的要义:人们心中所常想的,即为他们的未来。
这句话看起来有些玄乎其玄。但有了上面的内容做铺垫,就非常好理解了。我们心中所常想的,也就是占据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最多的,而我们的未来,正是通过花出去的每一分钟,付出的每一分精力,一点一点积累而来的。
比如我们喜欢读书,自然就会下意识地把一些碎片的时间花在读书上,那么我们的未来里面,就会有读书带给我们的一些改变;而我们如果喜欢看娱乐节目,就会在每个碎片时间都下意识地去找来看,那么未来的我们身上,留下的将会是娱乐节目的痕迹。
我们如何对待时间,人生就会如何对待我们。
这句话的另一个版本就是: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那就让自己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能够达到那样的结果的事情上。
比如,
如果你想要皮肤变好,那就多花一些时间来了解相关的知识,注意早睡,注意饮食;
如果想要变成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那就要多花一些时间来读书和思考;
如果想要变瘦,那就多花一些时间在学习瘦身知识,运动和控制饮食上面。
……
所有的老生常谈,背后都是最可靠的真理和最有效的方法。
之所以大家都觉得没用,往往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尝试。当我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交给了外界和别人,而让自己内心的念头和想法只偶尔出现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就只有外界和别人;我们的目标和期待之所以一直无法达成,是因为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5
不成功、不开心的人,常想、也常说什么是他们不想得到的。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喋喋不休地念叨他们的问题和担心,以及谁该为自己的现状负责;成功者则把自己的心思和谈话内容放在他们最希望实现的目标上。
所有的问题和担心都来自于无知,源于对自己面前问题的了解不够。
了解不够就会产生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带来对于失败的恐惧。而恐惧会阻止人采取行动。所以,当我们面临困难和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去了解它:了解越多,不确定性越少,恐惧越小。
如果你打算晚上回家看电视,你差不多肯定可以做到。如果你的目标是过上健康、快乐和富足的生活,你也一样可以做到。
这个类比非常形象且通俗易懂。
回家看电视是一个目标,过上健康、快乐和富足的生活也是一个目标。为什么对于前者的实现,我们几乎没有任何怀疑,而后者,却无法笃定呢?
因为我们对看电视这件事非常了解,清晰地知道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哪些流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并且有充足的解决办法,即使最终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停电),也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并重新设定新的目标(明天再看)。但后者不是。
对于过上过上健康、快乐和富足的生活,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要如何达到,我们也不知道在达到的过程中可能有什么样的风险,我们更不知道,如果贸然行动,是否会给自己当下的生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因为了解不够,所以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带来压力,带来迷茫,带来纠结,所有这些情绪阻碍我们行动的脚步。
所以,如果你心中还有期待要达成,还有目标要实现,请试着先减少一些花在外界和别人上的时间,多留些时间给自己。如果对于怎样达成自己的期待和目标还存有疑惑,请先从搜集信息,试着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