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语文课堂突然变得热闹非凡,课堂节奏越来越快,语文教育也越来越让人看不懂。曾经的“人文性”“工具性”“双基目标”都不再提了,取而代之的是“语文要素”“基础目标”“主要目标”“核心目标”……部编教材颁发以来,很多语文老师有一个感慨:越来越不会教书了。
而今天熊开明老师执教的《牛和鹅》这篇课例,让我们笃定了一个信念:语文课一定要从学科本位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契合母语学习的规律,引导儿童全心地投入学习,那些语文的要素、学习的目标定会迎仞而解。这堂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渲染,没有琳琅满目的内容,没有热闹的课堂氛围,没有热烈的讨论,没有齐声的朗读,整个课堂感受到的就是慢,老师语言慢悠悠,课堂节奏慢悠悠,学习却洗尽铅华始见真。
运用批注,深化思维。
口中无术语,心中有知识。这篇课文要学习的语文要素是批注,两节课里,老师没有一次强调语文要素这个词,可批注的学习贯穿了课堂的始终。从检查预习开始,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出批注的解释角度,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阅读中发现问题,质疑用得不好的词语和有疑虑的句子。如“甩”和“摔”的对比,在船上“捉”鱼是否准确?“我快速地走过来”是否有违常情?这些有挑战性、有价值、有深度思考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以及对文字准确性深入的思考。
最后一环节的批注,要求找出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并且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体现心理活动的?这个环节的批注不仅解决了写法的学习,更是与前面的批注内容形成了一个整体,学生多角度了解了批注的方法和策略,巩固了语文要素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就是在老师徐徐的引导中被激活,思维活了,语文也活了,课堂也跟着活了。
字词教学,夯实基础
字词教学本是语文教学中最枯燥、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可字词教学却又是最重要的环节,它对高段深度学习篇章起到了“打地基”的作用。熊老师字词教学既扎实又活泼多样。像“批注、助威”是用扩充词语的方法教学;“无所谓、人云亦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而“甚至”却是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填写和学习;“摸、捶、掐”这类生字找出规律,反复练习写法。不同形式的学习,学生乐在其中,逐步学会。一位资深语文专家就这样把对语文的敬意融入到细致的教学环节之中。
读写结合,语言训练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文字运用能力、思维力、想象力、感悟力的体现。一般老师都会依课文内容,从主题思想、写作方法、句段模仿这些方面出题让学生练习。而熊老师另辟蹊径,设了三次读写结合。第一次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牛的样子和神态,这对没有生活体验和常识的孩子来说,有点难。知其难,才会学其著。发现部分学生不会写后,老师才让仿照课文写。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精妙,表达是多精辟。第二次要求学生用眼睛“照像”,观察图片和视频来写话,重点关注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这既是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写作方法的关照。第三次是阅读延伸,推荐作者任大霖先生的《蟋蟀》,由单篇课文到整本书的阅读,符合当下对语文教学的定位。
这节慢悠悠的课上了一个半小时。我在想,语文课堂学习怎样做到如此简单、清晰、鲜活?无非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解读文本,设计内容
单元是教学一直是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确定单元目标,部编教材的单元目标通常由主题思想和语文要素两部分组成,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两点相互融合,切不可分割,否则会限入“顾头不顾脚”的泥淖之中。为了达成单元目标,编者一般会选择几篇内容、风格、体裁不同的文章作为“例子”来学习,中西、古今都有,人类用语文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思的愿望亘古不变。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感受浓浓的父母之爱”,语文要素是学习通过场景、细节描写来体会和把握人物情感。编者选了两篇中国名家之作《父爱之舟》和《慈母情深》,还选了一篇外国的故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几篇文章里有很多共同点,如大段的场景描写、感人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心理活动描写。在教学时,可以把这几篇文章中描写手法相同的部分挑出来集中学习,感受到这些写作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形象、突显精神品质的作用。当然,这需要较高的文本解构能力。单元目标确立后,就研究单篇的目标,单篇目标里最重要的是关注一个点,一个清晰的目标。熊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始终关注的是批注,中间穿插字词训练、读写结合、当堂检测等,通过调整内容、抓重点、分阶段来进行,首尾呼应。
分析学情,立足儿童
再好的教学设计,如果脱离学情,那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学情分析是为了保证教学设计能转化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情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学习内容的分析。本册课文、本单元的课文,甚至本篇课文与前一册、前一单元、前一篇课文之间的关联,哪些内容和知识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目标已经达成,起到怎样的承前作用,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层次、水平,这些都是在分析学情时必做的功课;同时,当前学习内容对以后的学习又有怎样的启后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读书,中段学生要求读通顺、快速,而到了高段,就得学会快速、跳读、带着问题读,其中的快速就是既承前又启后的能力。二是学生认知的分析。不同年龄孩子的生活阅历、认知方式、思维特点、情感发展都是不一样的。在教学《牛和鹅》时,熊老师从语言的激励、思维的启发、朗读的要求、基础的训练、文本的重构都符合了四年孩子从直观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
选择策略,目标落实
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与实行,是教学目标落实的关键环节,需在解读文本和分析学情之后进行,包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类无教”“因材施教”告诉我们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学生实施的方法也不一样,而朗读悟情、默读静思、语言感悟、品词析句、批注思辨、想象说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对话交流、情感迁移、由篇到章等都是语文教学的方法。
好的美的语文课标准有千万条,在信息爆炸和快节奏生活的时代,我觉得语文课更重要的是慢下来,静下来,让学生学得扎实、透彻,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