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325号,原是1933年由上海跑马总会出资建造的高级会员俱乐部:跑马总会大楼。
这是一幢英国古典主义风格兼有折衷主义倾向的建筑,英商马海洋行设计,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髙4层,当时施工规模浩大,雇佣土木工近千人。
建筑外立面用深咖啡色的面砖和石块交织砌筑。西边有贯通二、三层的塔什干式柱廊,西北端高耸的大钟楼高53.3米,上部搭建了四面三角形的坡形顶,中间是瞭望台。钟楼四面镶装有圆形直径3.3米的大钟,气势壮观。
大楼包括会员俱乐部和来宾看台两部分,东面面向跑马场,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公园,会员看赛马就在三楼的长廊中。
解放后,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广场。
1952年 跑马总会大楼改为上海博物馆;
1959年 上海博物馆迁出改为上海图书馆;
1997年 上海图书馆迁出后改作上海美术馆;
2012年 上海美术馆迁走(改为了中华艺术宫),跑马总会大楼于是“闲置”了下来……
2015年 上海历史博物馆确定在此落户,这座大楼于是蠢蠢欲动;
2017年底 上海历史博物馆试运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
2018年3月27日 上海历史博物馆计划正式对外开放!
上海历史博物馆,总是仿佛遮着一块神秘的面纱。你或许早就发现,历史博物馆这个名头听说已久,可是它在哪儿??
有人以为东方明珠底下的就是历史博物馆,但它的名字却是“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还有人以为历史博物馆就是上海博物馆。那么,历史博物馆到底在哪儿呢?说起来这是一段曲折的历史。
故事先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上海通志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各地重修地方志,1932年上海市通志馆成立,著名学者柳亚子担任馆长。上海通志馆搜集整理的文献资料,日后成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重要藏品。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大上海计划”的实施,“上海市立博物馆”成立,馆址选在江湾市政广场东侧府前左路(现在的长海路174号,长海医院内)。
1937年开馆时的基本陈列分为“历史”与“艺术”两部分:历史部分以反映上海历史变迁为中心;艺术部分主要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陶瓷器、书画、雕刻、钱币、玺印等——嗯,看来讲艺术的部分就是如今上海博物馆的原型了。
八一三事变后,博物馆闭馆,1946年抗战胜利后复馆迁入四川北路1844号三楼。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上海市立博物馆,改名“上海市历史博物馆”。1952年在合并原有几个博物馆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博物馆,馆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的历史渊源如此密不可分,连馆址都曾在跑马总会大楼里,也难怪很多人把它们混淆了。
1953年准备筹建的“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是上历博的前身。但2年后筹备却中断了,博物馆的所藏文物、文献等分别移交给了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博物馆等机构。由于没有固定的陈列馆址,每当有大的主题展览时,博物馆的藏品只能与其他展馆合作租借陈列平台。1984年借上海市农业展览馆筹备建立了“上海历史文物陈列馆”,作为虹桥路2270号农展馆的一个展厅对外开放;1991年正式独立建制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虹桥路1286号全新开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但在1999年关闭;2001年,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设计制作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于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裙房内向社会开放……
直到2015年年底,经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式批复,作为“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上海市级重大文化设施之一 ——“上历博”建设项目在南京西路325号正式启动,经过2年多的筹备,如今,上历博终于接下神秘的面纱,终于落户了确定的家!!
当年在上海美术馆排队等候入场的景象又回到了脑海中,这座历经沧桑的跑马总会大楼,如今再次向大众张开怀抱了。
新建成的“上历博”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9800平方米。以基本陈列为主的东楼设“序厅”、“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三个常设展厅,全面展现上海城市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
博物馆藏品总数约11万件,分书画、金属、陶瓷、工艺、证章、文献、印刷品、纺织品、石刻、钱币、照片、剪纸、邮票、唱片和其他杂项等十五大类,陈列展示文物约1000余件/套。
江南提督陈化成督造的振远将军铜炮、清吴猷豫园宴乐图轴、1895年英商道白生公司制清花机、清末《点石斋画报》原稿、1911年民国总统候选人提名及当选人斗方、1923年汇丰大厦落成典礼之时大楼门口的铜狮子、民国柳亚子主编《上海通志稿》稿本、老上海地图、《徵信录》等都是馆藏重要文物。
“物华号百子大礼轿”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上海拥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尤其是在风起云涌的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变迁,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观摩、体会,而“上历博”正是反映上海这座城市历史最重要的一个窗口。我们等待博物馆开放的日子,去一饱眼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