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爸老妈的新年,就是吃和睡的新年。睡到什么程度,我想刷个剧,结果一部看了四遍都没看完。为什么?电脑放在腿上,精彩的剧情在上演,我靠着垫在,已然歪头开始打呼噜。
即使如此还是没有漏掉跟了十四季的美剧《犯罪心理》
十四季代表着14年。一部剧追了14年,有这样的精神,干点儿别的,估计能成大事。
一、专业团队合作的启蒙
一个处理专业案件的小组——行为分析小组。7-9人组合,处理全国性的嫉妒凶残的、有连环犯罪性质的刑事案件。
情报及联络官负责删选需要参与的案件,联系案件发生地警方,处理媒体发布。
小组会议初步分析。小组长进行任务分配,走访受害者家庭,走访现场,进行线索分析、网络技术人员做为强大的信息库,计算筛选有效信息……小组成员领任务,发挥各自优势,进入集体破案过程。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工作模式,激动的睡不着。
14年前追犯罪心理那会儿,刚巧到了新公司,接了新团队,要把一个号称是各部门淘汰人员流放地的部门,变成一个能有战斗力和价值的团队,如果没有一个出其不意的设计,真心难有办法激活。
借着这部剧给自己带的新团队做了一次内训。让每个人整理出自己认为的能力优势,自己目前的职业困难,他们期待的团队是什么样……在当时完全没有接触过组织行为学、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情况下。仅仅是借着一个45分钟的剧集带给自己对职业的思考、专业化的含义、团队协作的感触,进行了一次团队激励。
在团队管理上的收获有几条到今天是还在用的:
1、如果你希望别人做到什么样子,要给对方一个可以看得到的榜样或者说模型,即使这个榜样或者模型是有些虚构成分的。只是给对方描述自己的期待,特别是说的很“假、大、空”的期待,不是对方理解力不够,或者能力不够做不到,而是一开始指令就不够明确。
2、专业化团队协作有一个前提:每个团队成员都必须有自己非常优势和专长的能力。而不是期待所有人都是“万精油”。整个团队都是万金油,反而容易造成任务分配不下去。
3、Leader的闹钟永远都要有清晰的执行流程,强势不是态度,是下达任务时候的坚定语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调整速度,更是承担责任时候的坦诚。
二、影像培训
因为这部剧只能从网络下载来看。就在当时公司的影像教室下载下来了。向公司报备了团队内训。有45分钟是集体在看剧。而且特别让助理叫了外卖(温州外卖16年前就很盛行,都是店家自己送),买了小食、水果。
这样消遣式的风格应该是从没在公司的”内训“中出现过。当时那位温州老板娘听了耳报神的报告,来窥探了好几次。亏得我神经大条发挥作用。直到团队后来猛起来,才听说当时公司传闲话,我这个新领导就是用公司资源讨好员工的。老板娘也是意见很大,等着看我如何收拾。
但是,这样一个影像培训之后,发现发了这样培训方式的价值:
1、“剧”能解决情绪问题。早期的团队培训,多把着力点放在员工能力提升上。总觉得员工不出效益是能力不够。可是整理下线索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招聘作为人才把关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能力匹配的人。也就是说除非招聘条件不清楚,或者人资负责招聘的是个大大的猪头,一般而言,通过面试入职的,是满足岗位能力标准的。可是进入企业后,又开始否认员工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用员工能力给企业管理的其他问题当替罪羊。
实际上很多问题不在能力,而在情绪。奖惩机制、激励机制等等都是影响员工工作情绪设计。而员工能力不发挥,多半是“心情”。一个轻松的内训的形式,传达的内容却不浅薄,让大家借着剧情,有了情绪释放的窗口,同时类似观后感的作业,给了大家重新认识自我的视角。
2、有很多不言而喻可以通过某些贴合的剧情传达。
表达人类思想的方式现在越来越多。之前我们以为语言是最强大的,忽略了歌曲、绘画、照片、视频等等的影像作品,或者说艺术作品能传达的。
这次最后我把很多“剧”用在了各种培训中。并从很多“剧”中学习如何用形象话的表达,让对方更能接收到我的信息。最重要一些不方便说的话和问题,也可以通过某“剧”传达,省去了很多尴尬。
说教式的培训其实很难受欢迎。同时说教式的培训在我看来是权威洗脑的,而不是智慧启发的。就一个现象开启的思考和讨论是平等的、创造性的展示,打击更愿意参与。
对了,我喜欢在PPT中方一些影像资料做辅助,事半功倍。现在小视频流行,可用的素材就更多了。
三、带入自己的成长和生活
1、内心住着一个”不安分”的创造者
从这次大胆的尝试之后,我探索的勇气增加了不少。而且开始思考和学习“不按常理出牌”。不局限于已经划定的“套路”。
因为有这样的自己,后来进入完全没接触过的乳制品行业、汽车服务行业、管理咨询行业都不是带着“怯懦”,而是带着“好奇心”,好奇心成为快速学习、充满职业热情,创造力的支持。
同时,也成了寻找“东家”的探针。我发现没能在一个平台待下去,能力永远是第二位的。而是“风格”匹配。个人的性格、职业价值观等等特质是否与企业的相匹配,尤其是很多私营家族企业,能否与决策人的“风格”匹配很关键。
举个例子,前面提到的那位温州老板娘是很讲究“规矩”,很信奉权威的风格。所以对于我这样不服从的、喜欢标新立异的就不喜欢。因为我们每一次行动都在打破她的安全感。
2、提升表达的生动
在这个系列的(一)里我曾提到自己看剧还有的小动作——摘抄台词。有些韩剧台词写的那个叫“生活+生动”。举个例子:我们想表达老公对你态度默然,你在那里讲述,他在那里干着自己的事,没什么回应。有部韩剧的表达就挺有意思:“你听我说话,就好像在听谁家的狗叫。”多有意思,一句话把不尊重、不回应、还有心里暗暗的厌恶,但是行动默然等等情绪都蕴含其中。
有很多朋友反馈说,明明是在听我的语音分享,但是感觉上就好像更我面对面聊天,还有我描述的情形就好像在眼前放电影。这也是看剧的收获。虽然在用语音分享,但是我自己的脑海中会有很多画面,就想放电影一样。我是生动的,大家感受到就有画面了。
这阵子也在学习这个剧模式的写作风格。比如我习作中的《不出局·中国行里的故事(一)》https://www.jianshu.com/p/12ac5b40b7a3,就是一次尝试。这篇文章也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篇。
3、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每个人都期待自己能表现的好,估计也有不少人幻想着自己一生都完美无缺,一切都是井然有序,自己守规矩,善心诚挚,自己努力上进……总之自己作对一切,那么就一定拥有对的,好的,完美无缺的人生。
有好一阵之,我就是因为自己的人生里没有这样的“完美”感,开始逆反的放弃自己。也是这部剧带来改变。剧中牛X的行为分析专家们,也不能避免自己亲人遭遇横祸,也不能避免自己因为长时间从事这样压力大、面对很多灰暗的工作,会出现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也不会因为自己知识渊博,身体健硕,武功高强而生活美满的一塌糊涂。
他们之所以是优秀的人,在于没有放弃对善良、美好的信仰。
所有不完美是常态,但好在仍有能让我们微笑的人和事。
然后,我就成了现在的“不倒翁”。
4、给女儿的安全教育
对女儿的安全教育是我最重视的。可悲的是,我们为了孩子的安全,要做的大部分是限制孩子的行为,不要晚回家,不要撒谎和同学去玩儿,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加陌生网友……你看,全都是在限制孩子。孩子听了怎么会配合?
按正常逻辑,被限制的应该是犯错的人,怎么总是在限制我们没犯错了。《犯罪心理》这部剧集里有很多针对孩子的故事。恋童癖、绑架案、聚会陷阱、网络陷阱等等。我带着女儿看了这些剧集,让她明白,所有的”禁止"实质是被动防御。“有一辈子做贼的,没有一辈子防贼的”。(引自《知否知否……》)本来我们不需要一辈子防御,但是因为犯罪是永远的存在,所有不得已我们必须防御。而且防御不一定是无奈,也可以是积极的。
女儿自己就悟出了很多。比如8岁时独自到我的工作单位,我让她做出租,她选择做公交。理由是:“公交的线路是固定的,车上还有很多乘客,有问题都会有反应。出租的线路是司机随意的,而且没有其他人有‘陪同’”。
再比如:有一集一个探员的孩子被绑架了。人贩子为了躲避警方给孩子换了衣服,染了头发。最后探员在拍卖网的照片上看到孩子身上的一个细节发现了踪迹。
我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彼此的身体变化等等。
有人曾经担心这样是不是给孩子太早接触社会阴暗面。我保留意见。我觉得适当的开放真实给孩子,才能让他们将来在没有我们的时候,仍然能过的好。
5、和老公的幸福时光
夫妻总要有些共同爱好,我跟老公的就两样:美食、美剧。
有阵子大家真是忙的没什么时间说话,有阵子也是没什么话说。还好,有能共同追的剧。偶尔我会感叹他看剧的高智商,因为我没看懂。
偶尔他也会借剧中的“角色”来教育我。
《犯罪心理》是我们俩一起追的第一部美剧,14年来的感情纽带之一。
今天就到这里,追剧还有什么好处。下次继续聊
花絮:
——老婆,你这样写下去,可以考虑发到豆瓣上的影评专栏。
——老公,这个主意不错,我先坚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