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时因心怀好奇,报了一个学习演讲的班,6月背上包,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城,遇见了一群从未见过的人,与他们相度了两天的时光。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现场讨论,一起参加活动中的比赛,2天的时间对于漫漫几十年的人生来说很短。短得可以把它不当做是去这座城的主要原因,当做了是去这座城游玩的附加品。后来,我发现自己的这种想法应该颠覆过来才正确。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老师从演讲的开场、主体、结尾、PPT、控制紧张等多个方面完整的讲了一遍如何做好一次演讲。我觉得演讲离自己太远。只是带着纯属的玩家心态去听。
开场中老师讲到了精彩的开场与糟糕的开场。在主体中,讲到了金字塔结构,及经典主体的8要素,后面讲了怎么结尾。还讲了一些细小方面的事。
老师讲的演讲与罗永浩老师讲的演讲比起来,老师讲的演讲课程更偏向于完整性,在于建框架,而罗永浩老师讲的演讲更在于在细节上如何更容易说服对方。
《魏斯曼演讲圣经》从说、答、臻于完美的演讲这三部曲全面的论述了演讲,很多学演讲的人,都觉得这三部曲足够经典,当做演讲中的圣经,而在演讲中谈到的罗马石柱方法更是对演讲的内容有了更实际的方法。就算演讲台上很少有罗马石柱,但对于演讲者而言,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罗马石柱,这才能让内容更加准确的呈现。
魏斯曼说“演讲是清晰、简明扼要的澄清自己思路的过程”。演讲虽短,但呈现的都是最关键的部分。
以前,我不知何为演讲,只在TED上看到过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在讲台上短短10几分钟的时间就讲出了引得全场热烈掌声的振奋人心的内容,看完后,也很受震撼,觉得他讲得很深入,通过展现的PPT,能感受到也做出了很深入的研究。而且讲述的每个观点都那么的值得让人信服。
但后来才明白,台上短短呈现出来的几分钟,可能就是台下长久时间准备出来的结果。在观看别人的演讲时,我们只是一个观众,当他人演讲久了,就会出现他能尽早结束的想法。因此,演讲者对演讲内容更会良苦用心,精益求精的去做准备和思考。
曾经,我以为演讲是一门技术,因为看到美国总统竞选时,大家都会上台演讲。因为,大多人投票选总统时,都会根据候选者的演讲来进行投票。但在上完课最后的时间里,老师告诉我们,知道如何做演讲很重要,但演讲只是一个工具,关键是要看演讲的内容。只有演讲的技能与演讲的内容紧密的结合才能做得足够好。
我一直觉得,演讲的技能是一个套路,而自己偏偏又不喜欢套路,因此,总是喜欢在最自然的状态把东西呈现出来,因为不想让自己活在套路里。但突然发现,没有结构的去呈现东西,也会显得很混乱。只有当内容在有框架的前提下展示出来才能澄明清晰的思路。
演讲是一门艺术,而融合真实内容的演讲才能在框架下更清晰的呈现,形成的才不会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