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检视阅读?检视阅读的目的?
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的一种完整读书法。检视阅读的目的:通过快速的阅读,达到对一本书的粗略的了解。知道这本书讲什么的?这本书怎么构成的?这本书讲的对不对?是部分对还是全对?不对的原因是什么?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二、用检视阅读五步法实践《好好学习》:
第一步:看包装
1.1 书名
主标题《好好学习》,副标题《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1.2 建议上架类别
无
1.3 作者
成甲,很多人是从罗辑思维“得到”App的音频节目《成甲说书》了解成甲的。在与罗辑思维合作的过程中,他被入选了罗辑思维评选的“中国最会学习的人”,而2016年“得到”年终盘点全年销量TOP 10的节目中,《成甲说书》占了三成。
1.4 书封
罗振宇,万维钢,李笑来,小马宋,彭小六,战隼,易任永澄倾力推荐。( 感觉很棒的书哦!)
1.5 策划机构
中信
1.6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很常见的出版社!)
1.7 版次或印次
版次第1版,第一次印刷。(新出来的书哦!)
第二步:看整体
2.1 看目录
从目录看出来,作者是个很有诚意的人,不是标题党。
本书共分为4章。
第一章讲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看到一级标题,出现疑问:知识管理(即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成知识,并加以运用)我知道一点,认知,就是对一个事物的看法,判断,行动。认知优势??是不是认知的高低,好坏之分?看第一章,每小节标题,了解了什么是临界知识。知道了再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拼的是认知深度。如何提升认知深度呢?为什么大多数人学习层次上不去?是因为认知深度不够。为了提高认知深度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习?
第二章讲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看到一级标题,出现疑问:临界知识??这是什么东西?临界字面理解可以是边界,难道是边界知识?各个学科领域的边界知识?底层思维?难道是最基本思维?(脑子里各种问号) 看第二章,每小节标题,感觉作者想表达,想要学习临界知识,先要掌握它的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先掌握它的道术,再掌握器和用。低水平勤奋?第一次听说,感觉和低效率的努力差不多。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是哪些?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我认为有一个技巧是保持好奇心,主动积极思考,不知道对不对,还有哪些呢?
第三章讲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看到一级标题,出现疑问: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难道临界知识不是通用的?而是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人的临界知识不一样?怎样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呢?看第三章,每小节标题,作者讲如何发现临界知识,天赋与临界知识的关系,用临界知识可以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哇,这些我都不知道,好高级啊,我很好奇,很感兴趣!
第四章讲核心临界知识的应用。
看到一级标题,出现疑问:核心临界知识? 难道临界知识还分核心和非核心?什么样的临界知识是核心临界知识?如何应用?看第四章,每小节标题,作者讲一些通用的临界知识的应用,例如: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临界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些定律我只知道1~2个,而且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想这些既然是核心通用的临界知识,我肯定想继续看下去。
2.2 看序言
在序言中,作者表明了写这本书的最重要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从底层规律的角度去认识知识管理,也就是不仅只关注具体技巧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认知深度,将很多具体的知识点形成宏观抽象的理解,再将它们用一根线穿起来,用来解决更多具体知识的问题;在序言中,作者也写了这本书的特色和局限。序言写得很清晰,虽然我对个人知识管理也才开始了解半年时间,但我觉得我需要这本书的知识来提升我的认知,我相信这本书对我有价值,所以我想继续看下去。
第三步:看细节
3.1 列举若干关键词
本书的附录中提到了一些重要的书籍,从中可以找到一些关键词。有些书籍我经常听到,但基本上没有读。例如影响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引爆点异类。精力管理,精要主义,搞定,晨间日记的奇迹。清单革命。这些词,我只是知道。但并不了解,因此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继续阅读。
第四步:下判断
这本书是以道术器用的逻辑结构的方式来展开的。作者先给了临界知识的定义。,然后提出一些疑问,在海量知识时代,我们拼的是什么?答案是我们拼的是认知深度。那如何提升认知深度?为什么有的人学习层次上不去?是因为认知深度不够,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习?在第二三四章,作者,分别讲了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方法。发现和运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和核心临界知识的应用。其实这三章讲的是临界知识的,道术器用。作者通过这种,逻辑思维的顺序来引导读者,一步一步深入了解。我觉得,这本书的逻辑我能够理解,所以我觉得它值得读。而且值得我用分析阅读的方式去读。
第五步:粗阅读
我的粗阅读,就是通过看每章的,小标题以及粗体字。例如第二章,有一部分讲到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一是绿灯思维。其中提到,正常的人都会有习惯性防卫。这对养成绿灯思维习惯是不利的,那么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首先要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不要把对自己的观点的质疑和对自己这个人的否定绑在一起。二是以慢为快。把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