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分对错,太极分阴阳,这都是我们熟知的东西。
但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处在对错之间,立于阴阳之间。
如果凡事都要论黑白,分对错,那你的人生定会处处不顺心。
智者懂得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而不会凡事都去论对错,争长短,这就是大智若愚的智慧。
孔子有一得意门生,名为颜回,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身侍奉!
有一次,颜回在街上遇到一买布人与卖布人发生争执,卖布人说“三八二十四”,买布人则坚持“三八二十三”,颜回不忍卖布人吃亏,就当众指出买布人是错误的,买布人自然是不罢休,二人闹到孔子那里。
同时两人打赌:若是买布人是错误的,就要输掉自己的头;颜回要是错误的,就要输掉自己的帽子。
只是让颜回吃惊的是,孔子判定买布人是正确的。
孔子说:“你输了,不过是输了一个帽子;他输了,却是一条人命。”
孔子重大义而轻是非,在颜回输冠一事中,尽显退让之智!
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除了是非对错,还有人情事故。
在公司中,发生在与上级争对错被辞退还少吗?在朋友相处过程之中为争对错反目成仇的还少吗?在婚姻中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对错而分开的还少吗?
其实我们很多人活得太明白了,不懂得进退,事事要论出个是非对错,导致人生处处碰壁,还自我安慰说自己没有错。须不知:有时,对了就是错了。
司马氏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刘禅被抓去洛阳之后,然而司马昭并没有处死他,还封他当安乐侯。但司马昭的心里还是对刘禅不放心,于是他就摆宴,在吃宴的时候,故意唱蜀曲、跳蜀国的舞蹈。就在这时,刘禅之前的部下,都掩面哭泣,刘禅则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很淡定,有说有笑的。
司马昭也感觉很奇怪,就问他,你不想家吗?刘禅张口说出,“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就是后世人们传说的“乐不思蜀”。
许多人都说,刘禅学会了刘备的好传统,自己也装疯卖傻,也顺利的骗了司马昭,就像当时困在许昌的刘备,也装傻,却在后面慢慢提升自己实力,骗过曹操,最终于成就了一方霸主。
司马昭不处死刘禅,不是因为刘禅的乐不思蜀,而是因为刘禅不较真,没把思蜀,复蜀体现在人前,虽然因此被世人嘲笑千年,但如果当时刘禅真的不看形势与司马军对着干,那如何能在司马氏的天下存活数十年,安享晚年?不较真,懂进退,不也是“智“吗?
相反,有的人才华天下闻名却最终没落得好下场。如“击鼓骂曹”的祢衡,祢衡才华天下闻名,但性格却激进无比,凡事太较真,多次羞辱曹操,后被曹操送给刘表,祢衡依旧轻视刘表,又被刘表送给黄祖,因做事激进被黄祖所杀。
刚过易折,物极必反。如果事事较真,不懂进退,势必会徒增烦恼。
相反,如果能做好能屈能伸,把嘴放在心上,反而能诸事顺风顺水。
跟好友较真伤友谊!
曹雪芹曾经说过: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朋友之 间相处如果总是斤斤计较,总是要争个是非对错,那也不上真正的朋友了,朋友应该是相互体谅,懂得包容。
夫妻较真伤感情!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美满的婚姻是由瞎子女人和聋子男人 缔结而成。夫妻之间有一个装聋作哑,不太过于较真,才能在遇到矛盾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样婚姻才能和谐地保持下去。如果夫妻之间太较真,那有一天,你会输得很惨。
跟小人较真,不值得
小人的内心世界从来都是以自己为主的,认为所有事物都得围着自己转,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如果他们触犯了你,别花太多的精力去较真反思自己,因为错不在你,跟一个与自己思想都不在同一个层次的人无需解释。
跟自己较真,伤身体
假如自己不小心犯了错,不要太烦恼,对已经发生的事无法挽回,就记住这个教训,然后告诫自己,错误已经成为事实,杜绝再有下一次。
假如是身边的人犯的错,劝他改下,如果实在改变不了,那就顺其自然,不要把别人的犯的错来给自己 施加压力。
跟家人较真,伤和气
家是我们最后的避风港,所以跟谁较真也不要跟家人较真。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只有亲情才是永恒一辈子的。即使我们在外面拼得伤痕累累,一无所有,回到家依然能被爱包围。
跟社会较真,活得累
每个人步入社会都会有一个层次,越想往上层走,越去和人攀比,不考虑自身能力,就越容易身心疲惫,最后感觉生活灰暗,终日唉声叹气,定位好自己的层次,洒脱地活着人生会更多有乐趣。
跟往事较真, 没意义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遗憾,如果一直纠结于往事不放手,那么又如何能过好当下,往事再多终究是回忆,过好当下,过好将来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