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朋友圈是个象征,就像刚刚遇到的相亲对象发现我没有朋友圈说的那句话“你是个特别内向的人吧”。朋友圈代表了你的全部,表达或者不表达,表达什么意味着你的个性和你遇人交流的程度。没有朋友圈的人,应该是个不交流的人吧。
“对,我挺内向的,如果这样你理解起来容易一点儿的话。”
不发朋友圈是个象征,特别是遇上交往不太密切但情商总欠费的朋友,突然小窗问你“你为什么把我屏蔽了?[Cry Face][Cry Face][Cry Face]”。朋友圈和吃饭睡觉打豆豆一样变成了一种必需,当我红果果地把他们的前验假设推翻的时候,我就像是自觉诊断出精神异常一样。
“没有啊,我只是不发朋友圈而已[摊手]。”
不发朋友圈是个象征,当动了想发的念头的时候,就相当于一场执念最终必然伴随着巨大的仪式感而结束一样,第一篇朋友圈的仪式感。然而我的生活中似乎还没有什么事情承担了这样的重要性。从观摩了那么多的朋友圈内容中,也看不到有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承担如此的分量,而且文案要有逼格,配图要有腔调,创意要脱颖而出不是么。于是我的生活对于别人越来越不重要,第一条朋友圈对于我越来越重要。
“第一条朋友圈,发点儿什么内容好呢?发了以后是不是以后都要这样发下去了?那以后朋友圈的tone调是什么样呢?统一怎样的配图格式呢?”
突然发现把这变成一种仅仅是为了社交互动而做的事情,就成了负担。所以找个清静的地方,只为写写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