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正式开始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现在的你,焦虑么?”
根据智联招聘2021年度的《职场人健康力报告》显示,78.9%的白领认为自己存在焦虑现象
在知乎上搜索“焦虑”这一关键词,关注这一话题的人数也有40W+
同时又尝试着询问了下身边的小伙伴,所得到的回答大部分也都是肯定的
“焦虑”貌似已经成了现代人的一种通病
然而这种病症,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并不能通过打针吃药而治愈
绝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就只有一个选择——硬抗
而硬抗到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不尽如人意
那么对于身处焦虑漩涡中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探究下焦虑产生的本质性原因,或许对于我们会有所帮助
你为什么会“焦虑”?
通过各方面信息的搜集,发现大家的回答,大部分都是与“钱”相关联
80后在焦虑如何养娃,如何养老
90后在焦虑如何结婚,如何买房
00后则是在焦虑如何进大厂,如何年薪百万
缺钱,貌似真的已经成为了大家焦虑的“源泉”
但如果真有了钱,我们就会不再焦虑了么?
给大家说三个身边的小故事:
S君,985硕士毕业,年薪20W+,家里在一线城市有车有房
Q君,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常驻北京,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工不工作
W君,家族企业年入千万,一线城市有车有房,工作弹性自由
如果单纯的以“钱”这一维度进行衡量,这三个人应该可以跻身“有钱”的行列
但在跟他们深聊过后,发现他们三个人也会被焦虑所困扰
这样看来,焦虑与“钱”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那么致使我们“焦虑”本质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对于这个问题讲述了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
“消费主义的影响”
消费主义的影响
消费这一行为,最初是人们保证自己的生存,自发产生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的需求早已不再是单纯保证自我生存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也不断的被挖掘出来
而消费主义作为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近现代思想
对于人们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在这一“自我实现需求”上
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往往会根据个人价值观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
消费主义的影响,就是将“过度消费”这一价值观普遍化,从而统一人们在自我实现时,所采用的的方法
当人们想通过“过度消费”来实现自我时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掉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之中
1.固定了自我实现的方式
在消费主义未产生,未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之前
人们实现自我、表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有很多
如果你是一个工人,你可以通过精湛的技术,获得褒奖与赞扬
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你可以通过解决学术难题,而获得了大家的推崇
如果你是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你可以通过自己飞扬的文采,就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与爱戴
在那个年代,价值观是多元的
人们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这种价值是可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的
而在消费主义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会被强行统一,唯一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就只有“高消费”
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当下这个时代,当提到成功者这三个字,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
前几年可能是比尔盖茨,巴菲特
这几年可能马云,马化腾
之后的几年可能是马斯克,扎克伯克
他们为什么会是我们潜意识中的第一选择呢?
是因为他们道德高尚?还是因为他技艺高超?
还是说“成功者”这一概念,已经被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强行绑定
在消费主义 中,“真”“善”“美”等一系列道德属性,都成为了高额消费的附属品
只有那些有能力进行高消费的人群,才会被称之为成功者
而那些坚持做自己,有自己独立价值观的人,充其量只能被称之为“理想主义者”
而在未获得高额的报酬之前,这些“理想主义者”往往都会被贴上loser 的标签
2.异化了商品价值
消费主义所提倡的是过度的物质消费与物质占有
这里的过度,指的不是数量上的累加,而是质量上的异化
简单的解释一下:
消费主义中我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商品被异化后,所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概念价值
举一个消费主义给大众洗脑的成功案例——钻石
从本质上来看,钻石的组成与我们平常所用的铅笔笔芯是一样的,本质都是碳
但在现实的消费场景中,钻石的销售价格是远超过笔芯的销售价格的
而二者销售价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其原因就在于钻石被赋予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叫做“爱情”
给钻石赋予这一概念的公司叫做“戴比尔斯”,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及加工商
该公司通过广告营销的手段,将“爱情”这一概念与钻石相绑定
并且还策划出了那句传世经典的广告语,“爱情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如果没有戴比尔斯公司的这种概念赋予,现在钻石很可能就像铅笔笔芯一样,便宜而廉价
但消费主义的作用下,为了体现我对你的爱,那么买一颗钻戒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在消费主义中,消费品和商业性的服务被赋予上了各种符号概念
并且这些符号概念也被分为不同的类别、等级、档次
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根据消费档次,消费等级的不同
可以被简单粗暴的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或阶层
而现代人为了更好的自我实现,提高自我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
就会不断的进行高等级,高档次的消费
所消费的等级越高,所获取到的符号等级也就越高
符号等级越高,所得到的社会认可度也就越高
久而久之,在这种“高消费→自我实现”的正向反馈作用下,“高消费”就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价值观
消费主义与焦虑
现在的人们总是朴素的认为,通过挣钱就可以缓解自身的焦虑,从而达到幸福的彼岸
但是这种想法从一开始,就已经落入到了消费主义的陷阱中去
你想要挣钱的原因是什么?买车?买房?结婚?生子?
这些所谓的原因,都只是表象
现在人们真正想要挣钱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消费
并且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就已经接受了,通过消费可以让自己得到安全感,得到幸福这一观点
但熟不知,从消费中所得到的幸福,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美国哲学家艾伦·杜宁曾在他的研究中这样说道:
“在收入和幸福之间存在的联系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人们从消费中得到的幸福,是建立在我们是否比身边的人或比我们过去消费更多的基础上的”
牛津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阿吉尔在其《幸福心理学》一书中指出:
“真正的幸福是被掩盖了的社会关系、工作和闲暇。在这些领域中,并不绝对或相对依赖于富有”
在当今的消费社会中,人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独立性,但彼此之间的依恋却是在下降的
而通过物质的东西来满足社会、心理、精神层面的需要,对于缓解焦虑与追求幸福来说,只是一种徒劳
要想缓解焦虑,尝试着摆脱消费主义的困扰,勇敢的找寻自我,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
引用文献:
刘晓军:《全球化过程中额消费主义评说》
俞海山:《中国消费主义解析》
王岳川:《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
余源培:《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