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天朝子民欢度中秋佳节之际,祖国美丽的舟山群岛朱家尖镇首次发现微型天坑!这吸引了全世界地质学界的目光,来自全宇宙全地球的地质学、人类学大咖纷纷来到朱家尖一探究竟。一下子,民宿一房难求,白蟹都被吃完,温州烧烤都卖光了。。。
那么朱家尖微型天坑到底在哪里被发现,又是被谁发现的呢?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否和2016年发现的汉中天坑群以及早些年发现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西南天坑群是相通的地质构造呢?
以往天坑群均位于北纬24度~31度之间和南、北纬20度以内,多位于华夏西南片。老百姓已经在天坑里面生活了很多年,以前老乡把它叫“圈子崖”、“龙缸”、“石院”、“石围”、“岩湾”等,部分天坑冬暖夏凉,物产丰富,除了交通不方便,算得上农耕时代生活的好地方。最近几十年因为航拍、卫星图越来越普及,整个天坑乃至天坑群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才被发现并命名,因为大多天坑都在中国,“天坑TIANKENG”也是全球通用标识。四川武隆天坑因为拍了电影而名气大噪,中国地理的连续报道也使得越多越多的人关注天坑,了解天坑。
一般天坑是和溶洞、地下河一起存在的。
我们再来看看2016年才发现的汉中天坑群。
汉中天坑群是全球最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遗迹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共计5019多平方公里,发现天坑54处,溶洞316处,竖井23处,漏斗25处,其他地质遗迹109处。 天坑群位于秦巴山区,位于北纬33度附近,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的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其中,南郑和镇巴天坑群最为密集,分别达到23个和19处;单体规模最大天坑为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口径最大处520米,最大深度320米。2016年10月底,陕西组织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共同对汉中天坑群进行实地勘查和成果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典型性、原始性、稀有性、完整性等资源禀赋优异,具备科学研究、科考探险、观光旅游等多种价值,达到了世界级地质遗迹的标准。国际著名洞穴探险家让·波塔西在考察宁强禅家岩地洞河天坑后,赞誉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天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远海将其称为世界奇迹,“它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也增加了更多生物研究的原始样本。( 这段介绍来自百度百科)
那么什么是天坑呢?天坑(tiankeng)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天坑再讲5万字也讲不完,我们还是回归正题,舟山朱家尖微型天坑到底是什么?来来来,我们来上猪脚!!!
唉,原来是扬扬朋友在朱家尖东沙沙滩上模拟搭建的微型天坑,他向各位朋友及他亲爱的妹妹来展示这一中国的美丽景象是如何形成的。
地水刷出洞,洞塌现天坑。
久了长森林,多了成坑群。
成千上万年,雨水渗漏,石灰质岩石及泥土慢慢剥离脱落而被地下水冲走,慢慢形成地下河道,继续冲刷,形成地下溶洞。雨季成河,旱季成洞,这就可以关联到前一段时间同样轰动全球的泰国青少年足球队救援事件。形成围困的原因就在于地下水和地下通道的关联关系。泰国雨季,河水灌入地下形成封闭水道,把少年们堵住了。
俗话说的好:雨季少进洞,蛇醒少进山,如要身体好,两者可商量。
教育也是需要分场合,讲时间的。这次幸好人救出来了,阿弥陀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水道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于是有些地方塌陷,或者被冲蚀,就形成了天坑。
这次朱家尖除了挖沙游泳,还玩出了模拟天坑发展过程的新花样,值得记上一笔。暑假悠悠和扬扬刚去了贵州兴义,见识了喀斯特地貌,万峰成林的景观,也看到的峡谷地缝景观,也去了雨补鲁天坑游玩。雨补鲁位于兴义市清水河镇联丰村。那里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风景秀丽,适宜人居,也是黔西南州少有“世外桃源”。回来后,一家子大有搬去贵州定居的冲动。
在大自然中玩,在大自然中想,在大自然中学,在大自然中得。
书破万卷,路也要行万里!
敬请下期“首次重大发现”!!欢迎大家留言,也欢迎大家一起去自然行走,发现!
附上百度百科资料: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是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突起。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