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苹果“非同凡响”广告,1997
史蒂夫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从1998年的iMac,到2001年的iPod,2007年的iPhone,再到2010年的iPad,每一个产品的推出注定冲击着各种行业各种固有观念。而本书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乔布斯的创业创新经历与个人生活,力求从不同方面来体现乔布斯的价值观与商业理念。
乔布斯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也正因为这看似戏剧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乔布斯独特的眼光与性格。也许智商是先天遗传,而思维与眼界则是由后天所铸造。乔布斯的激情、能量、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以及对掌控权的迷恋。乔布斯从小便被父母抛弃,这给予了乔布斯一道无法抹灭的伤疤。乔布斯想要完全掌握自己制造的每一样东西的那种强烈欲望,就来源于乔布斯的性格以及刚出生就被抛弃这件事。这件事也造就乔布斯独立的性格。乔布斯遵循着另外一套行为方式,这是因为他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与他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的世界。乔布斯的养父,一位退伍的海岸警卫队队员,同时也是机械爱好者,给予乔布斯对工程方面的启蒙,为乔布斯进军计算机业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期的乔布斯可谓麻烦不断。乔布斯智力非常特别,甚至学校允许他连跳两级,但是乔布斯并非那种顺从之辈,他坚持去其他学校,进入大学后便辍学创业。青年时期的乔布斯便体现出他拥有独立的思想,不顺从于当前的环境。记得自己从某本书中看到过一句话“能改变世界,走向成功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是偏执狂”。拥有自己的思想,并付诸于行动,不屈服于现有的环境,这便是青年时期乔布斯的真实写照。印度之行,给予乔布斯强大的文化与思想的冲击。无论各行各业,都避免不了回归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人类起源与意义。与西方理性思维不同,印度之旅带给乔布斯不同的启蒙:直观、经验智慧和禅的力量。
1996年,41岁的乔布斯回归苹果。受任于危难之中,乔布斯带领陷入困局的苹果走向新的纪元。2007年,iPhone。无论是摩托罗拉还是诺基亚,一代又一代的机型中总脱离不了按键、实体键盘、触控笔。而Apple一举改变了手机的使用方式。也许,之前手机厂商在费劲心思改变手机配置,使消费者体验更加流畅,功能更加强大的手机;而苹果则是努力设计研发以此改变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由键盘,触控笔到用手指多点触控;由虚拟按键代替实体按键;由方方正正到圆滑扁平,苹果做出了巨大的突破,并开拓的手机业的新纪元。无论是iPod、iPad、MacBook,苹果与乔布斯总能向世界展现不同的科技产品,并开创性的将美学与设计加入其中。所有的所有,离不开乔布斯对技术、艺术、人心、需求透彻的了解。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息息相关的。乔布斯将自己的创新发挥到极致,把看似毫无关联的设计融入其中,并能够透彻的洞悉人们内心与体验,在产品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观与理念,乔布斯以其创新的思维与眼光改变世界,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