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2期复盘
3月16日,真是充满能量、预示“新开始”的一天,就在这个春天里,我们共读了“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的内容。我相信:伙伴们虽然带着不同的心情而来,但读书会后都有了各自或多或少的感触和收获。这就够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
读书中,我们认识到控制型父母、放任型父母的具体表现和负面影响,完全接纳了情感引导型父母的好做法和正面效果。很多伙伴说:我就是控制型的……我就是放任型的……我有时控制有时放任……还有伙伴说:书中提到的四个误区全中招了...…伙伴们都对自己过去的做法有了一个反思和对照,意识到自己在教养子女方面需要改进、加强的地方,这很珍贵。在这里,感谢所有伙伴们的愿意来、愿意学习、愿意分享和愿意改变,我从每一张鲜活而生动的脸上看到了同样的渴求、热情和力量,你们的回馈深深地滋养到我、鼓励到我了!真心感谢!
什么是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呢?下面,我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说说我的理解。
控制型父母的表现:指挥、命令、说教、威胁、恐吓、训斥、暴力、责备…
放任型父母的表现:放任自流、不管不顾、纵容、姑息、溺爱…
我们会发现:“控制”带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强”字当头,其正面意义是:坚定。“放任”带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弱”字当头,其正面意义是:温和。一强一弱两者中和为:温和而坚定。这个“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就是“情感引导”的初衷。
需要提醒伙伴们注意的重要一点:无论是“控制”还是“放纵”,都不能很好地给到孩子支持、给到孩子归属感和安全感,且容易导致孩子的对抗和不合作;同时,这一强一弱背后,投射出来的都是父母的“无助、无力”。那么,无助的父母,哪来的力量去帮助孩子呢?既然这个方法无效,还耗费我们和孩子的能量,何不做点别的,去找到有效方法,来为我们自己和孩子赋能呢?
书中介绍的“情感引导”会带给孩子尊重、允许、接纳、鼓励、支持、理解和帮助,孩子收到了父母这样的礼物,他们想不乖都很难、想不棒棒哒都很难。同样,我们有了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我们的心情想不美都很难。
伙伴们读书收获:
放弃惩罚孩子的“消极后果”,愿意选择“直接后果”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无论孩子做得好不好,都不去惩罚他,都会去无条件地给爱。
有时侯明明知道自己怎么做会比较好,但就是做不到。(当我们知道了一个好方法,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首先,这个“知道”就是成长,“愿意说出来”就是成长,停止旧行为模式的无效做法就是成长,看得见自己的点滴进步就是成长。)
达成共识的奖励还要继续吗?这样的模式怎么打破?(有时候奖励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父母要明白两点:一是用真诚、准确、恰当地“赞美”去鼓励孩子,并尽力放大孩子的优点和成功做法,让孩子知道他究竟好在哪里,他需要继续坚持下去的地方是什么,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二是不要对没有达成目标的孩子进行停止奖励的“惩罚”,这样容易误导孩子以为 如果他做得不好就不配或不值得拥有。)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缺少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可能会不停地去外面找;长大以后,会继续去伴侣身上找。“你真的爱我吗?”一天几个电话几次追问伴侣。(我们困在旧家庭模式影响里的时候,对自己有觉知是走出去的第一步。然,真正做到自我疗愈,把自己内在小孩的“安全感”爱回来,需要一个过程。让我们尝试着对自己多一份允许和接纳,告诉自己:不急,慢慢来。)
放下自己的需求,放下过高的期待。重视孩子感受,真诚陪伴孩子。和孩子建立好的沟通关系。激发孩子合作的内在能动性。即使讲道理,也要试着转变“不平等关系下的说教”为“平等关系下的情感引导”。将学习坚持下去!并尝试付诸行动!
最后,特别重要感谢一位爸爸的贡献:“遇事停三秒”。是的,作为父母的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有一个共性特点(自动化反应):不能跟孩子好好说话。因为对孩子缺乏耐心。因为对孩子期待太高。因为对孩子的不信任。我们都是有着各种情绪的人类,情绪这东西说来就来,不是那么好拿捏。那么我们怎么样做到不带着情绪去和孩子交流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所以,亲爱的伙伴们,相信自己,你肯定会有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好答案。这不,这位爸爸现场就发挥到了“专家”的作用,分享出值得大家借鉴的一个好方法:“遇事停三秒”。真好!停下来,不再错下去;停下来,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停下来,看看孩子真正的期待是什么;停下来,给“亲密关系”、给“爱”一个可以流动的空间。
金句拾贝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你是希望孩子出于对你的恐惧而听从你的建议,还是出于对你的爱戴和敬重而听从你的建议呢?
无论是威胁、惩罚还是放任自流,都不会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人生来都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关于适应性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鼓励的话,70%以上的年轻人不仅可以在最艰难的生活条件中生存下来,而且能成长为健康的成年人。
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认孩子的感受
只有当你包容孩子的感受,并表示同情的时候,真正的合作才能够开始。
一味地强求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会让他们觉得如果不遵从你的命令,就无法让你满意。
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他人的关怀,孩子们最早都是从家庭中学到的,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他们就将会如何对待别人。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
如果你能够试着理解并重视孩子小小世界的话,将会让他感到备受尊重。如果你贿赂他,没准儿下一次他还会期待同样的回报才肯合作。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最有利于孩子茁壮成长的条件时,获得父母的支持、指导和建议。
如果换作是你的老板,用严厉的语调教训你说“我叫你用excel不是word,你这个白痴。”你会因此而表现得更好吗?如果你的老板温和地教给你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你肯定会照做,而且是快乐和自信地去做。用消极后果来惩罚只会引来抗拒,而不是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