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学贯中西,是饮誉国际的“国学大师”。他被称为“四洋人物”(“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一生中拿了13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他通晓文、理、工各科,是通才,他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过孔学老师,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来往书涵,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他就是国学大师辜鸿铭。
在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当时,西方认可的东方文化人只有两位:印度的泰戈尔和中国的辜鸿铭。他们同被提名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获奖)。
可惜,这样的人,5000年出一个,今日不复有,大师之后无大师,这样的人,只适合那个动乱的时代。
在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此后,他用一生践行这句话,在辛亥革命后,他成为了留着大辫子的人之一,他忠于那个不存在的朝廷做前朝遗老,一条长长的辫子,成为他的名片特征,他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大概是从1867年开始的吧!
《儒学的忠实粉丝》
1915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春秋大义》在那个时候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他曾以英文发表的《中国学》,几乎就是一篇国学宣言。此后他所著述的《中国札记》、《中国的牛津运动》、《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等,所翻译的“四书”中的三书《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传统典籍,向世界传播儒家学说,鼓吹东方文化,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
讲演票价高于梅兰芳
鸿铭学贯中西。辜鸿铭曾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语讲演《春秋大义》,不但要售票,而且票价要高于“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梅兰芳的戏票价格为一元二角,而辜鸿铭的讲演票则开价两元,却还很叫座。足见他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中国的两个好人
辜鸿铭曾对学生说:“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便是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而要去革命,到现在仍在革命。而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在保皇。”
无形的辫子
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北京大学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他是奇人,是大师,是不拘世俗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