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不值得再读的口水书。
看它也完全是听了毛姆的一句话:“一些批评家竟然因为一本书畅销便对它加以谴责,真是愚蠢之极”。即便曾经印象里的畅销书似乎就是书局一楼摆在红色大布上的张悟本之类,或者火车站报刊小店里跟口香糖矿泉水同排的No.1 ** Bestsellers,但我又不是批评家,而且,畅销必是当下涉及了大部分公众感兴趣的某个问题,以法国深厚的哲学功底,我也很好奇法兰西大众在关注着什么。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读完以后,感觉很生气,像吃东西噎到,想吐出来。我不是说马克李维文笔不好,事实上,我不喜欢他笔下的这个男主角。我甚至想,他是不是跟《罗丹岛之恋》的作者(尼古拉斯·斯帕克斯)认识,而后者刚好也是某一年写了本畅销小说,关于一对中年男女在某岛度假时激情邂逅相处几天但没能终成眷属而成为彼此余生挚爱的廊桥遗梦式的俗套故事,我都忘了自己哪一年看的这本书,你看,这也说明毛姆说的是对的,一旦畅销书所涉及的公共问题不再是普通公民的兴趣所在,这本书很快就会被遗忘。
客气点说,不同的读者会看到不一样的视角。从伊丽莎白,到Claire,再到苏菲,一个男人的成长离不开女人。而在感情的选择上,人似乎都是在矫枉过正的过程里跟个钟摆一样来回摆荡。所以,文中有句话我很认同,一段美丽的邂逅,有时是时间的问题,两个人得在对的时间遇到对方。可能就因为Claire出现在B位,而不是AC,所以,男主在左右的矫枉之后,选择了中间排位的B。
不喜欢男主的原因很多:
第一,他辜负了他“偷影子”的超能力,有点类似于通过跟别人影子对话的方式读心,这一度让我非常羡慕,想起《绿里奇迹(The Green Mile)》里的约翰·考夫利,身怀读心术与治愈的超能力,心怀悲天悯人的慈悲,这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个爱的超人了。他的这种超能力也确实帮助他理解并原谅了曾经伤害过他的人,然而后期,他没能配得上这份力量的恩赐。所以,偷影子的人不是超人。
第二,他背叛了自己的母亲。父亲不负责任的为爱抛弃妻子,让男主在全书里对母亲形象的刻画都带着怜悯、崇敬和带着伏笔的懊悔,尤其是结尾一句“月亮继续巡视人间,而妈妈的影子渐渐隐去。”他一定知道是自己对父亲的谅解造成了对母亲的背叛,所以母亲越表现出完美的爱和体量,这种背叛感和文末的遗憾感就越强。但这并没有妨碍男主在对母亲的怜悯中逐渐变成了他父亲那样的人。这一点在《放弃的艺术》(另一本口水书,不值得买)里关于情感脱离的说法是一致的:你在摆脱那些令你分心的想法上所下的功夫,会减少你必须在其他任务上花费的精力,这叫自我损耗,当人们通过自我损耗抑制一些感情时,就会感受到更强烈的情感和欲望,也就是说自我控制会强化一些想淡忘的情感,比如忘掉前男友,比如不想变成不负责任的父亲那样的人,比如避免找一个跟母亲一样歇斯底里抑郁寡欢满口抱怨的妻子,这些刻意统统都会失败。
第三,他和他的真爱Claire12岁时在岛上相遇,短暂的几天玩耍,聋女Claire成为他此生念念不忘且终有回响的人。过于套路。备胎女友苏菲最终和他忠诚憨厚的发小在一起,在马克李维笔下的男主这里,他几乎是人生赢家了,爱情友情和年轻美好的肉体他都得到并且保留了,而且锅自然而然的让发小背,但这套路发小不能接。
第四,我十分怜悯她的备胎女友,这种怜悯甚至会让我有时候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站在镜子面前顾影自怜的人,肯定是不愿意看到镜子里那个面色蜡黄神色卑微的脸的。爱情绝对不能够拿来施舍,因为在一种relationship中,就像玩跷跷板的两个伙伴一样,势均力敌才会有玩耍的乐趣,才能玩的久,任何妥协式的施舍都是自恋(自我感动)和自虐(自己牺牲),尤其是对关系另一方的欺骗,男主跟女主做了那么多年的好朋友,最后驱赶了她忠实的追求者还霸占了她的身体,他从来不提到Claire却无时不刻在想着这个小姑娘,他从来不爱他的备胎女友,但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不爱她:他母亲提醒他不爱人家就要对人家诚实,别让人家有期待;他的备胎女友提醒他不爱她就放她走。但是这个绿茶渣男什么都不做,直到得知Claire的音讯。这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45周年》,马上结婚45周年的时候,男主得知前女友的音讯(年轻时探险遇难此时尸体被发现)于是开始空前怀旧(看以前的录像和老照片计划去冰川见前女友尸体),女主的心情,和本书里备胎女友的心情,应该是一样一样的:其实不论男女,如果没有走出上一段感情,真的不要贸贸然的来招惹下一个人,即便这个人是迷恋是求爱的那一方,因为这样做太不负责任太缺德了,谁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没有人的出厂设定就是备胎。
最后,如果一定要在这位法国作家塑造的人物角色里找到些法国文化的影子,在男主的备胎女友苏菲身上还真的能找到,她没有因为不被男主爱而自我厌弃,最终结束他们不伦不类若即若离的关系的人还是苏菲,并且她能够冷静的处理附带的负面情绪(比如不甘心),因为她知道“这不是我的错,我也不应该继续受这样的惩罚”。苏菲的形象有点像《挪威的森林》里的直子和绿子的结合体,她有直子的沉稳善良和体贴细腻,又配有绿子自信乐观的内核,她不像浮萍,有自己的根。“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性”,这是法兰西独立女性身上值得学习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