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7五下,盘点一百多个日子里的故事,竟有种莫名的喜悦,窃喜于没有辜负这些个时光,更庆幸于我也有了一笔他人抢不走的宝贵的财富。
一、我与南明数学
谈起南明数学,可能更多的被大家所熟知的是烟花图,数字树,跳数轴,思维导图。是的这些有形的可见性的作品,成了南明数学最显眼的代言。
说实话,刚接触南明的时候,处于高段的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总觉得与自己的教学关系不大。但当我真正沉下来去反复琢磨并实践南明数学时,我却被南明数学无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
高段的南明数学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思的能力。传统课堂更倾向于直接告知孩子们结果,而行走在南明课程下的我们却更加倾向于算理即推导过程。
例如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先给定一个单位的小正方体,再通过摆小正方体的小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来思辩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何关系,从而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建构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例如在探究分数化小数时,对于¾=( )的问题,除了我们传统课堂所被熟知的用分子除以分母之外,仍继续追问孩子们,还有其他办法吗?从而促进孩子们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分之三等于百分之七十五,故而等于0.75。仍继续追问还有其他办法吗?最终促使孩子们思考得出四分之三等于三个四分之一的和,也就是三个0.25的和,即0.75。
就这样,一个个算理的探究下来,突然会发现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玩,不用太多的死记硬背,只要理解了算理,只要多一些实践活动课程,那些生硬的知识也可以如此鲜活。而这些算理的推敲也着实让我这个大人又重新弥补了曾经的亏空。这种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现在想想,竟也是一种幸福。
与此同理,很多时候,特别是突然冒出了新事物时,我开始告诉自己:与其去抱着怀疑的模棱两可的态度去接受,不如去彻底的接受,在践行中去享受那份神秘感,说不定惊喜不断呢!
经历了之前的浪漫的求知后,我们进入了复习阶段,这是特别精确的训练期,知识开始了板块化复习过关,规律开始了总结归纳识记。螺旋复习,勤反复已经成了我们的复习的关键词。查漏补缺更是我们的目的,虽然每天都得大量备课,但这种被知识充满的感觉却是喜悦的,更是自我知识库的再次更新。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同样也有不乐观的现象存在。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两极分化现象,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在一段时间后,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库,已经明显的优于其他孩子了。而这样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却持续存在于班级内部,为了尽量使差距越来越小,那么补差工作就成了每日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辅导时孩子们解决相应问题时,先让孩子们自己来判断这个题的考点是什么,再联系相关知识解题。猜猜出题人的意图,并进行归类,从而集中攻克孩子们自己原来的疑难问题。并将每天所获的易错知识点进行整理记录在本子上。这样可以又多了一个重要的复习资料。当然,在整个复习阶段,婆婆嘴也成了每天的常规事件。
二、 我与阅读
在学科之外,补充自己的文化底蕴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了。遇见朗读者不自觉间成了一件幸福的事,共读《教育目的》《奖励的惩罚》这些专业书籍也让原来不知其所以然的我,变得有些知其所以然了。
三、结语
正如朗读者里董卿所说:“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2017春夏,因不断的选择调试教学方式而更加的充实。2017秋冬,愿自己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