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回老家,顺路游览了百亿巨资治理后的大沽河,它曾是我小时候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如今的它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拾级登上河堤,奢华壮美的景象迎入眼帘,宽敞平整的双车道沿河蜿蜒而去,车道外侧是自行车道,中间绿化带,堤两侧是新植的树木,站在沽河新修的大堤之上,无法不让人感慨,壮哉!沽河之堤!
往下看,干涸的河床两侧沿堤栽植了约百米宽度的各色树种,却令人费解,治理河道首先应从疏通开始,这河床上怎么还种上树了呢?极目远望,干枯的河床望不到尽头,没有水的沽河就如同失去了生命,好歹河底还有绿色,这人为营造了大沽河一种另类凄美景色。
小时候的大沽河不是这个样子,它虽没有现在沽河大堤的壮美,却是个水草丰美,充满欢乐的生命之河,它养育了世代在此繁衍生息的人们,它奉献给我们的不仅是无尽的自然美色,它浇灌了沿河万亩良田,丰富的特色河鲜更是馈赠给沿河百姓的美味佳肴。
下河摸波罗(田螺)、宣(音)子是我小时候假期最喜欢的活动,波罗煮熟了用针挑着吃,或者咬碎后屁股猛吸一下,“啪”的一声连汤带肉吸入口中最是美味。宣子的样子类似海里的蛤蛎,稍小一点,最好的做法是开水煮沸后,拿勺子在锅里猛搅,肉自然脱落,拣出壳后做汤,其味道之鲜美无以复加。这两种食材在有水的季节还能找到,只是由于近年的污染,味道已经大不如前。
但是,大沽河有一种美味自从它出现断流以后,我们永远不能见到它了。
小时候父亲常说大沽河有一种特有的鱼叫脂鱼(音),有麦穗大小,春夏之交,在河海相会处沿河逆流而上,此时的脂鱼最为肥美,正是捕它的最佳时机,它不仅动作灵敏,个头较小,据说一旦跃出水面,落下来身体就会跌碎,极难捕获,所以在当时也是极其珍贵的,在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为了增加传奇神秘色彩估计会有夸张的成分。有一种吃法也很新奇,蒸熟后,把一个馒头掰成两半,拿一条鱼置于其中,两半馒头一挤,再打开看鱼已不见,美味尽入,馒头便成了鱼香馒头。现在想来,这种鱼可能脂肪含量极高,且无鳞少刺无骨,鲜活时异常娇嫩,煮熟后容易挤碎浸入馒头,因而才叫脂鱼吧。
人类活动应顺天时、尊自然,古时大禹治水因为水患,今朝沽河巨资治理却只为好看吗?小时候我们当地有一句比喻有人说假话的俗语:说你家没钱?谁信啊!除非大沽河断流。说明大沽河历史上也曾经是一条生机盎然的母亲河,大沽河延续至今,已给予沿河百姓千年的恩泽,今朝断流,令人扼腕痛惜,不爱惜自然,这算是给了我们人类以严惩。
如果百亿的巨资投入,只是变成了地方官员的政绩工程,却体现不出多少实用价值,那就是浪费百姓税银,沽河的大堤再高耸巍峨,也不会让我们感受到自豪,更多的怕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