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合理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如何面对打针,并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
何况由此带来的一些心理影响,还会迁移到其他事情上。
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
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麻麻: 宝宝现在生病了,咳嗽,还发烧。你觉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
宝宝: 不舒服
麻麻:那宝宝想不想让病赶快好了。
宝宝:我想。
孩子这个时候开始咳嗽 也在发烧。
我亲亲孩子的脸蛋
麻麻:医生开的药能宝宝的病好了 能让宝宝变得舒服。要是不打针 病就总好不了。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能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早点痊愈。
虽然孩子理智上接受了打针,但小小的心灵还是害怕。
宝宝:妈妈,打针疼不疼吖
麻麻(微笑,平淡的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像你那天坐小板凳摔到你的小屁股一样。
孩子听了焦虑自然减缓。
麻麻:你觉得那天摔的疼的厉害,还是只有一点点。
宝宝:有一点点疼。
麻麻:哦,那打针和那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
(妈妈坦率地告诉孩子)
宝宝摔跤不哭,打针也用不着哭,对不对
(孩子点了点头)
(孩子有些焦虑和紧张)
麻麻:妈妈觉得宝宝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 。
(妈妈的话给了孩子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勇敢,又给孩子退路,让孩子知道想哭也没事)
❤妈妈和孩子说话的表情始终是愉快和轻松的。表现出打针确实是简单的事。
孩子也会坦然,孩子的愿望是当英雄,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妈妈从没骗过她 ,既然只是“有一点点疼”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然而很多家长,每天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扎针。
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对于必须要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比如告诉孩子他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
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疼”,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