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套58集大剧《人世间》已经落幕,如此长的剧集在央视并不多见,热播的同时,剧情也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故事主要围绕周志刚这一家子展开,周志刚家三个孩子,大儿子周秉义,二女儿周蓉,老疙瘩叫周秉昆。
文革时,正赶上知识青年下乡的浪潮,老大周秉义已经参加了建设兵团。由于政策规定,一家只能留一个孩子在城里,家庭会议就定了让老疙瘩周秉昆去下乡,把女儿周蓉留在城里。
谁知道周蓉为了所谓的信念,偷偷一个人跑了。到贵州的大山里,找自己的真爱去了。最终周秉昆留在了城里,得到了一份木材厂的工作,成了一名工人。
周秉昆在单位扎实能干,和同事们关系和谐。由于家里只有母亲和秉昆两人在,秉昆待母亲也非常孝顺,得到了左邻右舍的一致称赞。
结识郑娟后,还是因为人好,最终得到了郑娟的青睐。
在这之前,周秉昆看上去还是乐观自信的,但是周家的一次拜年事件就把这一切给摧毁了。
恢复高考后,周秉义和周蓉同时考上了北京大学,这对于周家来说是无上的光荣,周父内心的高兴和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在一家人团聚后,周父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拜年活动,带着一家子老老少少,挨家挨户地在光字片给邻居们拜年。
邻居们纷纷夸赞周家出了两个大学生,同时也就有人对周秉昆不如哥哥姐姐表示了不屑。
周蓉去安慰秉昆,秉昆说:别人爱咋说咋说,大学生就了不起啊!
我们此时完全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触动,他的失落感太强了,他的自卑之心,也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展露无遗。
自卑的人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表现,比如下意识地总想取悦讨好别人,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喜欢跟别人比,不自觉地迎合别人不懂拒绝,万事不求人,为人却特别大方等等。
于是在这些复杂的心里支配下,周秉昆先是跟哥哥周秉义闹翻了。
周志刚送给亲家郝省长的两罐茶叶,辗转又回到了周志刚的手上,虽然表面上大家都表示了理解,但是内心却很受伤,甚至产生了一些口角。
周秉昆对哥哥周秉义非常不满,说周秉义只在乎自己是省长的女婿,一气之下,周秉义踹了周秉昆一脚。
表面上看,周秉昆是怪哥哥对父亲不好,底子里实则隐藏着周秉昆的攀比心理或取悦父亲的深沉心理。觉着我虽然读书不好,但是我孝顺啊,你一个大学生,怎么就能让父亲受这种委屈呢?
直到接下来周秉昆还了哥哥一脚,却被父亲打了之后,这种心理又转换成了对父亲的不满。秉昆把多年来压抑在心里的种种不满发泄了出来,两父子在车站互相指责,随后父子两人好几年都不说一句话,不写一封信。
之后,周秉昆更加努力地工作,开饭馆,开书店,得了出版社的正式编制等等。其原动力都是为了让父亲满意,希望父亲高看自己一眼,想证明自己不比哥哥姐姐差,根子上还是源于强烈的自卑心。
当周秉昆被判刑入狱后,甚至一度不想见去探望自己的哥哥姐姐。出狱后想创业,缺钱,周秉昆首先否决了跟哥哥姐姐借钱的想法,内心深处其实也还是这种心理在作祟。
人就是这样奇怪,有些人会人穷志“短”,四处打秋风毫无底线。
有些人却人穷志“长”,再穷也不求人,特别是对那些自己原本就要与之比个高下的人,更是绝不会主动开口求助。
自卑的人,更担心被人看不起,于是为人处世上,反而会特别大方。
我有一个亲戚就是这种情况,明明他们家经济条件在亲友里算是比较差的,但是一旦有什么红白喜事,他们家上的礼信往往是最高的,好像深怕被别人看低了一样。
周秉昆也有点类似的情况。发小赶超和国庆,住着他的房子,心安理得地可以不用给房租。甚至赶超的媳妇于虹,要求把属于郑娟的小房子给她——此时周聪也大了,过几年就会结婚成家需要房子——在这种情况下,周秉昆两口子最终还是答应了于虹这种非常无理的要求。这当然有多年交情的原因,我想也离不开那种深怕被人看低了的心态吧。
周秉昆内心自卑的种子,其实很早以前就种下了。
周秉昆自小学习成绩就不好,哥哥姐姐随随便便考一百分,但是周秉昆费了老劲也还是不及格。
周秉昆从小就知道,父母看哥哥姐姐的眼神和看自己的眼神就不一样。可以说,打小他从父母那得到的认可相比起来就很少。
也正因此,秉昆更加主动地为父母分忧,孝敬母亲,其实潜意识里就有想取悦父母的成分在,只是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而已。
特别是哥哥姐姐双双考上了北京大学,而自己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工资收入甚至还不如自己的老父亲。
此时的秉昆更加失落,也更迫切地想混出个人样来,想包揽父母的“养体”与“养心”,也就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了。
虽然周父周母多次解释说,自己对三个子女的爱是一样的。这种解释其实是多么的苍白。
有些东西,种子种下后,迟早都会发芽。回过头来看,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要种下这样的种子更好。
如果父母不摆出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姿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能给与更多的宽容,并努力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从小树立起自信,也是可以走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的。
就像秉昆,他虽然学习不好,除此之外,优点却也多多。比方对待朋友真诚,热情,勇于担当,并且很有经商的天赋。若不是坐了十来年的牢,他说不定也能一飞冲天。
可惜周秉昆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便是现在很多的父母也没意识到这一点。如今还是逼着孩子考高分的父母多,努力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的少。
家有孩子的,都应该引以为戒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