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习惯,什么都想拿来建个模型试试。
一个女生第一次和男生见面之后,如果接受这个男生,我们用1来表示;拒绝则用0。为了统计方便,就不考虑扭扭捏捏的迟疑不决了。那么理论上来说,我们就需要足够多的男生来被分析和足够多的女生来打分。之后我们还得归纳男生的各种特征,比如身高,体重,长相得细分到如睫毛长度和鼻梁高度,年收入,近视度数,etc。统计得分不同的男生都具备哪些特征,而后statistically估计原始的概率分布并计算期望。这样一来,我们理论上可以知道下一个男生被接受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模型呀。只是理论总在勤勤恳恳,现实向来暗箭伤人。男生A美如冠玉,勤奋上进,月入1000遭遇集体灭灯;男生B三分像人,七分似鬼,夜店VIP,年"收入"过百万却被留院查看。(我幼小的心灵还没有学会如何承受这般残酷的打击。请自动脑补我带着厚厚眼镜片躲在墙角哭泣的画面。你你你,特征的权重怎么量化?!臣妾做不到啊!
作为活力无限小超人,让我东山再起吧。把这个残酷的命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我们喜欢的人,在这百岁千秋里是不是真的能遇上?
在随机过程中,已知每个点在某个时刻所在的位置是不足以预测它在下一刻会去向何方的。也就是说这个小玩意儿的波动是不可预知的。但是,但是,它遵循着某一个概率分布。简单的说,在下一个时刻,它波动到某数值的可能性大一些,停留在某些数值的可能性就相对小一点儿。曾经有人用"道有道,非常道"来描述概率分布,这个说法我喜爱得很呐。让我算算从小到大到底喜欢过多少个人,哎呀,稍微有点儿多。那把记得的名字写下来吧,看着长长的名单,心里的OS就是"这货真花心"。这货,当然是在说我,也包括你,他/她/它。所以爱情到底不是命中注定的。我们极有可能喜欢上的人是我们的爱情对象概率分布中概率最大的那一撮人,比如符合我们审美的,和我们待在一起舒服的,口味和我们相似的,etc。也就是说你会喜欢上某一类人,却不一定非要是某一类人,谁一辈子没喜欢过一两个人渣呢。btw,这个概率分布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会有当年为什么会喜欢他/她这样的疑惑。我们不能确定一定会遇见一个某样的他/她并且喜欢他/她,但我们一定会遇见并喜欢一个符合我们爱情期望的他/她。如果这个他/她此时此刻正在你身边,给他/她一个拥抱吧,然后回家给概率分布念一段经。
那么爱情和婚姻呢?看看正态分布吧,大多数人都在95%的置信区间,少数的人在两尾。爱情特别幸福和特别不幸福的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觉得不幸福的同时拥有着别人期许的幸福,vice versa。同理,多数有婚姻的可能没有灿烂的爱情,有灿烂爱情的可能终究没有走向婚姻。同时拥有爱情和婚姻与两者皆无的同志们牵手走出置信区间,并各自定居在两尾。数学真是法力无边。
絮絮叨叨写完了,电话响了,陌生号码,接起来:
"XX在吗?"(居然是他...)
"不在"
"你不是在吗?"
"......"
我看似明白这些爱情和婚姻里所谓的注定,但我依旧是个没经历过婚姻的胆小鬼。也就只能泡杯茶,zuo在电脑前,假装pro的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