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至今看过最你最觉得伤感的是什么样的文字?是如琼瑶阿姨一般的苦情戏,几个故事的主人公不乱男女会为点滴琐碎歇斯底里的痛哭宣泄感伤;还是如某些网络文学一般浓墨重彩的渲染一段段黑暗到令人发指的桥段;我不曾仔细品读过这些文字,相较之下,我更钟爱的是那些有扎实情感基础,厚重的社会积淀,细腻的描写,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小故事串联起来的文字。
我其实也是极其偶然的情况下知道 the diary of anne frank,我们习惯的把她直白的翻译成安妮日记。这是一个如花般年龄凋谢的女孩,正因为她是犹太人,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香消玉殒。二战题材的故事有很多,在特别的年代,总会发生一些令人感动到无法自己的故事,而安妮日记正是其中的代表。为了逃脱纳粹的狂虐屠杀,一家人躲在一个阁楼里,然后来避难的人逐渐增多,让anne‘s family 变得越来越有趣。在这里有特别的生存规则,每天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像监狱里一般的作息,内心却是有着更甚的煎熬。这种煎熬是周旋于生与死之间,希望与绝望,一年之间,只是一阵小小的动静,或许就提前敲响了死亡的钟声。就这样战战兢兢的两年里,anne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经,同时也迎来了自己心花怒放,初吻的时候是幸福的,但青春期的恋爱也是痛苦的。一场恋爱也像是一次屠杀,它会伤害到周遭人的情绪,很多时候,年少无知的我们总会觉得奋力的去爱,去付出,这是理所当然的,却不曾发现,在故事的最后我们往往会另自己处在孤身一人的尴尬局面。但,好在anne还有文字,还有写作,无论是快乐的、愤怒的、沮丧的、害怕的......总总情绪都被她洋洋洒洒的写在了她的日记了。
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处境,但从文字的细枝末节里我能感受到那种屏气凝神、忐忑不安的状态,生活的唯一现实意义就是生存,这种生存则是抱着各种信念,他们时不时的会假象着,有一天他们获救自由了,他们会怎么样!?好好泡个澡、或是喝上一杯真正的咖啡亦或是和许久未见到面的爱人紧紧相拥翻云覆雨一番,这些是多么淳朴而又真实的渴望啊,但在他们心里,或许就是一辈子都没办法完成的愿望了。在简单而又机械的生活下,人物锋芒毕露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是外露出来,anne像是一只刺猬一般,时而蜷缩着,时而张开尖利的矛刺伤害到周围那些爱她的人。她困扰,像一个无知的小孩一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样是人,就因为自己是犹太人就需要遭受这样的迫害。她为自己从女儿变成女人而哭泣,她为无人知晓她内心而愤懑。太多太多青春期的症状让我们似曾相似。她想成为一个记者,成为一个作家,她读好多书,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希望有一天能够真的逃离这个压抑的阁楼,朝着自己的希望大步大步狂奔而去。
在她的日记里不乏寻梦的故事。有人回忆着曾经的似水年华如peter的妈妈一般,近乎纸醉金迷的美好日子,让小女生不禁内心泛起浪花。也有像anne妈妈那样,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有着一双真正女人的手,不是因为手的美丽,而是因为它的勤劳。anne的姐姐也是一个典型的角色,默默的被大家认可着,身上却又巨大的包袱,一些都被她深埋在心里,她的梦想,她的脾气,她像是双生人,生在众人眼中,活在被自己压抑的世界。还有那些男人们的爱,慈父的爱,思念远方恋人的爱,老夫老妻之间的爱,初恋男生的爱。安妮日记不仅仅讲述的是一个生与死,希望与绝望的故事,在更多细节方面它更像是一个个关于爱与梦想的小故事,串联起来一副感人的画面。
但,和大多数二战题材故事一样,结局总是悲伤的。故事中的8个人,有人死在了去纳粹集中营的路上,有人死在了集中营里,他们天各一方,却再也没有再能聚首在一起,只有anne的父亲幸存,而幸存的他用余生都在宣传女儿用平凡的纸记录的不平凡的故事。我不知道他父亲在读到每一段文字时是否会心痛,但说实话,我会,或许在阅读时不曾伤心,但此刻回忆起每个细节,我都不禁热泪盈眶,不禁感叹,为花季少女凋零而难过,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而难过,他们是多么的有志向包袱,那么热爱生活。或许这一切,真的只有在人遭遇最困难的窘境时才会深刻体会,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则都过得太过安逸,那么人生真正的意义也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我一直都很享受回味最后那段画面的文字。外面没有了飞机轰炸的爆破声,也没有了楼房燃烧的哔啵生,anne稚嫩的手颤抖着以至于她无法系上那双破旧凉鞋的搭扣,搭扣之间发出轻微金属碰撞的声音。木质地板发出悲伤的哀嚎,大家轻轻的踏上了走出阁楼的步伐,面对久违了的外面的世界,他们却自然的目光呆滞,这,是对死亡最好的见面礼。
最悲伤的故事,应该就是这样,有着巨大冲击感。从收音机里得知远方盟军步步获胜,大家都以为自己离自由不远了,却在最后时刻梦碎。这种希望与绝望之间的瞬间转变,抨击着我们内心善良的神经,总会在某个时刻某个故事节点,让我们泪奔。
如果!我在想anne死前会想什么,我想她是否和我一样想着这个词: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