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触觉感触自己周围的事物,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产生贪恋之心,而积极追求。 如此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极力夺取,求而不得时嗔恨、烦恼由此而生,同...
众生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触觉感触自己周围的事物,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产生贪恋之心,而积极追求。 如此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极力夺取,求而不得时嗔恨、烦恼由此而生,同...
1、一个人活着时所有修行内容的目的,除了离苦得乐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修“死”。 所谓修行,修的就是定力、智慧和慈悲。因为死亡是所有人,乃至一切生命体都无法逃避的问题,从拥有生...
志诚师父: 如果人静,那么他们在哪里都能静下来;如果人不静,那么他们就是在这里也静不下来。什么事情都取决于你自己。生命是短暂的,就像一道闪电,或者一个梦。八十年如云掠过。我们...
本书以传统佛教智慧观照当代生活,以佛教精神超越苦难,洞穿人性,拯救灵魂,回答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灵魂焦虑的问题,影响了一大批当代年轻人。 2022年12月31日,按照原来的计...
1、当你见到世界的真实面目、品尝到真心的滋味时,千万不要光顾着沉浸在那片朗然空寂之中,而忘记了保持觉性,保持警觉。 因为,假如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享受那份没有半点渣滓的空寂之乐...
1、自性空性,指“遍计所执”自相即是空:”依遍计所执自性观,由此自相定非有故。” 2、如性空性,指“依他起”上“如所计度”之性是空:”依他起自性观,由此如所计度,皆非有故。”...
开悟意味着一个人已经知道了自己是谁,也就是说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既然已经知道了那么又何必需要再去修行呢? 有些人说虽然我知道我是谁,但是那些思想念头怎么办?他们会一再...
万物有阴阳虚实,我亦然。身体是实是有,是有限。心灵是虚是无,是无限
究竟什么是“无 我”?以前对”无 我“总是不甚了了,认为只要放下自己的利益,多做利益他人的事情,就是无 我。实际上,这虽然也可以说是无我利他,但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无 我境界。因...
昨日吾观王德峰讲阳明心学曰道:众生都有其业力 有人志在圣人之学 有人志在天下大同 有人志在财色名利 有人无志随波逐流 你认为这是你要的发心 背后都是业力的影子 所以我之前说 ...
三法印是区分真假佛学的标准! 法印一:诸行无常。佛学从缘起论出发,认为。宇宙和人生都是有一些个别的、刹那即逝的因素偶然结合起来的。依缘而起,随缘即灭,变化无常,故没有常住性。...
何为实修?总说修行要闻思修,修最为重要。一直认为,把所闻所思的佛法教义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就是实修了;还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实修了。虽然也没有错,但昨日看了《透过佛...
今天是2017年7月24日,机缘巧合中认识了一位可以带我入门的人。(当然按照惯例来说,我应该说是“朋友”,但又觉得不合适) 是真的很巧。今天是我收的倒数第二位音乐家数据,包括...
禅定,并非是如我们所想象的,盘腿坐在蒲团上分毫不动,而是指修学者在听闻大乘佛法之后,生起了极大信心,以这种信心为引导,将佛法的认识和思考完全贯彻在我们的行持上,并以此观察我们...
学佛为何要先读《地藏经》 世间有佛法的时间很短,没有佛法的时间很长,在没有佛法的黑暗的时代里,地藏菩萨肩负起了救度所有六道众生的重任。所以说《地藏经》是四众佛弟子必修的经典。...
如果这个人以前是吃肉的,一开始吃素一般都会气色不好,坚持下去身体适应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