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给朱老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朱老先生:
    您好!
    拜读完您所著的《谈美》之后,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于是您用理性而深刻的语言对“美”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作了形象的剖析,令我原本狭窄的思维有了更开阔的空间。在此,我想与您谈谈想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艺术与想象是难舍难分的。正如您所提到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一般,由绿罗裙联想到芳草,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脑海中不经意间浮现出《陌上桑》中美丽的女子,艺术上的美感便油然而生。联想是偶然的、杂乱的、无序的,而美感的东西是一定的、有序的、有结构的、抽离出来的、有形式相伴的和谐状态的东西。美感体验可以使我们产生对事物的联想,而单纯的联想不能算做美感体验。您说美感是一种直觉,一瞬间的感受。可见联想漫无飘渺,浮想联翩,带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感体验。真是金玉良言!
    如您所述,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它有再现的,也有创造的(大半是再现的),但只有再现的想象却不可能创造艺术。您在《谈美》中提及了美学中关于想象与艺术创造的关系,由此可知文艺创造不光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艺术,更是在发现的过程中添加自己的想象。很多时候我们所读的文章,都会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正是这种想象的空间,才使得这些作品有了生命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与传统中国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能在欣赏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思考,从而达到艺术上的效果。
    艺术和游戏都是臆造空中楼阁来慰情谴兴,比如王昌龄作《长信怨》时,他必定使用了想象,才使这首诗体现出其艺术的美感。艺术需要创造的想象才会有活力。您提出创造的想象又可分为两种心理作用: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而联想可又分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类似联想又有“拟人”和“托物”两种结果,“拟人”和“托物”都属于“象征”。象征是若隐若现的,不可以言传的,全靠我们读者的体会。于是艺术与想象应该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再在想象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艺术的美感,二者密不可分。
    以上便是我在读完您的《谈美》之后对艺术与想象的拙见,还望您不吝赐教。
    敬祝安好!
    您的读者:董霁萱
    2019年2月15日

  • 给朱老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朱老先生:
    您好!
    拜读完您所著的《谈美》之后,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于是您用理性而深刻的语言对“美”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作了形象的剖析,令我原本狭窄的思维有了更开阔的空间。在此,我想与您谈谈想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艺术与想象是难舍难分的。正如您所提到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一般,由绿罗裙联想到芳草,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脑海中不经意间浮现出《陌上桑》中美丽的女子,艺术上的美感便油然而生。联想是偶然的、杂乱的、无序的,而美感的东西是一定的、有序的、有结构的、抽离出来的、有形式相伴的和谐状态的东西。美感体验可以使我们产生对事物的联想,而单纯的联想不能算做美感体验。您说美感是一种直觉,一瞬间的感受。可见联想漫无飘渺,浮想联翩,带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感体验。真是金玉良言!
    如您所述,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它有再现的,也有创造的(大半是再现的),但只有再现的想象却不可能创造艺术。您在《谈美》中提及了美学中关于想象与艺术创造的关系,由此可知文艺创造不光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艺术,更是在发现的过程中添加自己的想象。很多时候我们所读的文章,都会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正是这种想象的空间,才使得这些作品有了生命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与传统中国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能在欣赏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思考,从而达到艺术上的效果。
    艺术和游戏都是臆造空中楼阁来慰情谴兴,比如王昌龄作《长信怨》时,他必定使用了想象,才使这首诗体现出其艺术的美感。艺术需要创造的想象才会有活力。您提出创造的想象又可分为两种心理作用: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而联想可又分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类似联想又有“拟人”和“托物”两种结果,“拟人”和“托物”都属于“象征”。象征是若隐若现的,不可以言传的,全靠我们读者的体会。于是艺术与想象应该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再在想象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艺术的美感,二者密不可分。
    以上便是我在读完您的《谈美》之后对艺术与想象的拙见,还望您不吝赐教。
    敬祝安好!
    您的读者:董霁萱
    2019年2月15日

    整本书阅读~朱光潜《谈美》

    各位朋友,春日迟迟,柳芽初发,海棠含苞,黄莺轻啼,春的美慢慢显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开始下一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朱光潜的《谈美》,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娓娓道来,有序,开场话,和...

  • 四十八班,董霁萱
    若是风再大,便是看不清了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常说,前人的文化与生命同在,而与生命相渗透的文化却已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我们得到的,仅仅是它们的倒影。而这样的倒影,正如木心在《哥伦比亚的倒影》中所述一般,又如何能持久呢?
    《哥伦比亚的倒影》以随性的笔触开篇,在平淡之中写尽生活诗意。通篇所述,不过是简单的散步途中所想所见,却使人看到了整个人类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遗留的倒影,也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触动。这篇奇文没有分段,也仅有末尾的一个句号(全文只有一句话)。大段的意识流汩汩流淌下来,而里面涉及的庞杂的文化背景,若是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便很难完全跟上作者跳跃灵动的思路。全文形散而神不散,作者的意识贯穿始终,其中对文化、对生命的思考则更是令人称奇。或许,这只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作者“明知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他听凭风里飘来花香泛滥的街,习惯于眺望命题模糊的塔,在一顶小伞下大声讽评雨中的战场。在春日的午后,哥伦比亚大学的街道上,作者悟出:任何事物失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层意义显出来。而我们往往觉得第二重意义更易于靠近,“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在作者平和的叙述中,一种灰色的悲哀蔓延开来,却并不绝望,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而俨然迷路了。人生无常,却是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便争先而起。而这样的哀愁是什么呢——要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那么,生活又是什么呢?作者给出了回答:“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读完,无话可说,只能自卑地、若有所思地沉默。在简单的散步中,作者的笔调也如同散步一般,醺醺然迷醉在春日的风中,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哥伦比亚的倒影》同时也是一篇怀古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人类历代文化的追思,及对当前世纪的不适与悲哀。逝去的昨日,只能在回忆中凭吊的黄金时代,文化的宿命倒影中,自己格格不入,满脸赧颜。“我总得直起身来,满脸赧颜羞色地接受这宿命的倒影,我也并非全然悲观,如果不满怀希望,那么满怀什么呢……起风了,河面波瀫粼粼,倒影潋滟而碎,这样的溶溶漾漾也许更显得澶漫悦目——如果风再大,就什么都看不清了。”看不清的,不只是波光,还有整个人类文化的积淀。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

  •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