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硬技术的确远比大道理重要。那为什么大多数人硬技术做得差,原因就是多、难、吓人;一来让人容易放弃,二来真的难、学不下去。所以咋办,不是一句话坚持学就完事的;需要一一解决。多:掌握原理、触类旁通,化多为少;难:提高效率、看好书好教程、由浅入深,还不行就先放弃,找机会实操后再学;吓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别管别看吓人的文章。

    你该关注“硬技术”还是“大道理”呢?

    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呈现出“泛滥”的趋势,得益于这两年的“内容创业”大潮的指引,很多人先后投入到了这个领域中。于是,我们会看到,每天在朋友圈大家都在不停转发各式各样的文章,千...

  • 吐槽一下:
    软件领域大部分技术本质是极其简单的,这一行里新技术层出不穷名字又爱唬人,很多大佬又喜欢写些技术文章,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导致很多新人被各种吓、觉得八辈子都学不完。

    举例,我不同意老师你的这一句:
    Spring Cloud所涉及到的技术点与功能是极为庞大的

    我认为:
    Spring Cloud所涉及到的技术点与功能很多很杂,但都极其简单,不庞大很渺小;这些个技术点加起来只干了一件事,让分布式服务维护(服务治理)起来更方便高效,明细如下:

    分布式开发与部署:因为一个服务有很多节点(机器),所以需要搞一个可视化的发布部署管理系统,部署快速方便点
    配置管理:因为想改配置,机器太多不可能人肉重启,所以需要一个动态生效的配置系统,上这个管理系统上一改,所有机器都能快速生效
    网关路由:对用户比如app提供的http接口,由于后面提供了很多服务,为了让各种用户使用简单,提供统一的网关层,就干一件事,根据比如url来转发请求到对应的服务
    熔断:分布式服务通常流量比较大,万一突发事件,流量再猛增几倍,可能真个系统就挂了,所以需要搞一个预警,流量达到一个峰值就降级,服务直接返回空
    负载均衡:服务分布式了,万一某个节点量很大,别的节点很少,量大的节点就会挂,所以需要一个让流量均衡打到每个节点的玩意
    日志处理:服务分布式了,不可能挨个登陆机器去查日志,最好有一个集中收集可查询的系统
    追踪:一个请求需要十几个服务处理,最终结果失败了,要查原因,不可能每个服务挨个去看日志,需要一个穿通整个流程的玩意
    数据处理:略
    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有多个节点,上新下旧,咋通知客户端,需要一个玩意搞这个
    安全:略

    回过头看上面这些所谓的庞大的技术点,每一个都很渺小,本质上都极其简单且不重要(跟核心业务流程比较),没有这些,分布式服务也能跑,只不过维护起来得累死,为了不加班为了不累死,大牛们各种“投机取巧”搞出一堆小玩意挨个解决各种维护问题点

    醍醐灌顶——我眼中的Spring Cloud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谈到了自己对于Spring Boot的一些想法,并且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了很多开发者在学习和使用Spring Boot时所存在的误区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么...

  • 由于不是很同意老师您的说法,忍不住说下个人观点:对于搞技术的人来说,如果公司内部一直使用jsp ssh打一切,觉得提高不了自身技术,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跳槽。跳到一家使用分布式服务等所谓高精尖技术的公司。但是技术差面试不上咋办,哪差补哪里,挑一两个高精尖技术看原理看架构看源码,不是为了学习它们,而是为了面试。只有到了用这些技术的公司,实打实干一两年,才能真正知道这些技术能够干啥,为啥要用这些技术,然后带着好奇去真正的看原理架构和源码。很多人总爱说,环境差就自学,这句话只对了五分之一,因为根本自学不好,且效率低容易迷失方向等等。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先干,不是自己模拟干,是去公司实打实的干。只要做过rpc服务开发,就很清楚springcloud要干啥,搞那么一堆小屁组件是为了解决哪些小屁问题。马斯克关于教育有个类似的观点,教小孩螺丝刀和扳手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的方法不是拿本书看几副图片,老师站上面讲,没用,正确的姿势是,给螺丝刀和扳手等一堆工具,让小孩现场去拆一个机器。

    请不要让环境限制你的成长——让你的努力落地有声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这样一个理念: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没错,环境确实对人有着极大的影响。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变得更好,差的环境可以让人变得更糟。这么多年来,身边这样的事例不胜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