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海南
  • 十一月九日“只有一小时可活”

    朗读《生命之书》十一月九日“只有一小时可活”。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果只有一小时可活,我不会在意有没有打卡,有没有读书,有没有写公众号,有没有在...

  • 十一月八日“做个无名氏”

    朗读《生命之书》十一月八日“做个无名氏”。 做个无名氏?不不,我心里有欲望,想要玻人认可,被人肯定,这需要我不断行动,达成这个或那个目标。怎么可能愿意做个无名氏呢? 毫无野心...

  • 十一月七日“人生的目的”

    朗读《生命之书》十一月七日“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会因人而异,而我此刻没有答案。 作者却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厘清自己的困惑。如果因为困...

  • 十一月六日“人为什么会犯罪”

    朗读《生命之书》十一月六日“人为什么会犯罪”。 作者说“只要我们的教育仍然在训练年轻人适应社会一一谋职、赚钱、贪得无厌、拥有更多的财物、向社会妥协——这种反叛的现象一定会发生...

  • 十一月五日“知道何时不该合作”

    朗读《生命之书》十一月五日“知道何时不该合作”。 作者提到,为了解心智运作的整个过程而从自我中解脱出来,就可能创造出一个文明,一个不再有贪婪、羡慕和较量之心的新世界。 心智中...

  • 十一月四日“技术不等于创造性”

    朗读《生命之书》十一月四日“技术不等于创造性”。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说:“不要把创造性和技术视为等同。你弹钢琴的技术也许已经臻于完美,可是不一定有创造性;…”这让我想起我在幼儿...

  • 十一月三日“不具名的创造性”

    朗读《生命之书》十一月三日“不具名的创造性”。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都想变成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政治家、歌唱家等,可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对自己眼前所做的事都不喜欢。”...

  • 十一月二日“在一天中过完四季”

    朗读《生命之书》十一月二日“在一天中过完四季”。 在一天中过完四季?什么意思?如何做到? 充分而彻底地完成一个体验,没有过去的牵绊,没有因为未来而试图改变自己,只有当下,只有...

  • 十一月一日“突破习性”

    朗读《生命之书》十一月一日“突破习性”。 作者提出如何能了解习性的形成以及如何突破他呢?他举了抽烟的例子。看来,抽烟是个广泛的并且被认为是不好的习惯,尽管现在烟盒上都要求印上...

  • 十月三十一日“心理上的革命”

    朗读《生命之书》十月三十一日“心理上的革命”。 作者提到“内心不断在交战的二元对立性”也就是在一些书籍中所说的“分离”,我们处于分离的幻相中,所以思想/心智划分二元对立,追求...

  • 十月三十日“没有动机的转变”

    朗读《生命之书》十月三十日“没有动机的转变”。 作者问:“如何才能转变自己?”并且做出回答:“我发现我们必须从心智层面开始产生突变和转变,包括显意识和潜意识在内,……” 但我...

  • 十月二十九日“人有没有可能转变”

    朗读《生命之书》十月二十九日“人有没有可能转变”。 读到标题“人有没有可能转变”,我心想:当然可能! 大约在2013年前,我深受“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影响,对孩子充满担忧,...

  • 十月二十八日“真正的转变”

    朗读《生命之书》十月二十八日“真正的转变”。 作者的阐述正是我现在的状况:追随智者,是因为我看到智者有办法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改变现状,改变命运。我学习这些方法,以便我也能改善...

  • 十月二十七日“思想之外的突变”

    朗读《生命之书》十月二十七日“思想之外的突变”。 正如作者指出: 1.即使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想法终究是有限的。 2.思想之间会产生对立。 头脑(心智)制造出的思想与...

  • 十月二十六日“刻意的改变不是真正的转变”

    朗读《生命之书》十月二十六日“刻意的改变不是真正的转变”。 我们追求改变,尝试改变,努力改变,无论是对于外在,还是对于内在,我们都想更好、更优秀或与众不同。然而,作者却说“刻...

  • 十月二十五日“彻底的空寂”

    朗读《生命之书》十月二十五日“彻底的空寂”。 感觉作者说的句句都是真知灼见,头脑接受了,但转瞬间就继续它的惯性运转。 拒绝所有的分折和追寻,不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特别是不再受...

  • 十月二十四日“知识会阻碍心智的改变”

    朗读《生命之书》十月二十四日“知识会阻碍心智的改变”。 在修行的过程中,听到老师们一再提到知识成为障碍——知障。而这里,克里希那穆提也有类似的看法:知识会阻碍心智的改变。有句...

  • 十月二十三日“不被妄念占据的心”

    朗读《生命之书》十月二十三日“不被妄念占据的心”。 作者说“有意识地造成改变,暗示着一种费力的感觉,而无意识地造成改变也带着这种意味”,而我一直在行动,想通过这样或那样的行动...